函关东,玉关西,萃两省人文,手提珊网;
使星内,台星外,合一时宗匠,心澈冰壶。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熟悉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思想,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技巧等,最后进行评价。
此诗前四句是写贡院的精白堂联。函关在陕西潼关以东,玉关在甘肃玉门关以西,“萃两省人文”,指汇集了长安、洛阳两地文化人才。“珊网”为织成之纱网,这里指文士们所持的科举考试试卷。“手提珊网”形象地描绘出他们手持试卷,准备应试的情景,生动地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态度。“使星内”指皇帝所授的官职,“台星外”指皇帝所授的官位,“合一时宗匠”指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心澈冰壶”。比喻内心纯净如冰。诗人通过对比,表明了自己对这种制度的看法:它虽能造就一些人才,却使人失去了真实才能的发挥机会。后半首写贡院的精白堂联。“使星内,台星外”,“台星”与“使星”都是指科举考试。“合一时宗匠”与前一句相对照,说明科举考试只看重外在形式,不注重实际才能,不能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心澈冰壶”,与前面的“提珊网”相呼应,进一步强调自己对于科举制度的评价,认为科举制度使人们丧失真实才能,而只有纯洁的心才能像明净的冰壶一样澄澈无瑕。“冰壶”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即“清澈见底的冰壶”。
【答案】
译文:长安洛阳两地人才荟萃,手捧试卷准备应考;一纸试卷只能决定名次,却不能决定人的真正水平。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任贡院主考官时所作,意在表达作者反对八股取士的思想。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将“提珊网”与“冰壶”相对照,既写出了当时科举考试的弊端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