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祖遗墟古道旁,秋波东去管兴亡。
骊山气向沙邱尽,泗水云连芒砀长。
豪吏宁知季成事,沐猴安得帝归乡。
贾生漫会歌风意,前席无缘问四方。

【注释】

泗上亭:指汉高祖刘邦的泗水亭,位于今江苏省沛县东南。

遗墟古道旁:遗墟,即遗迹,古道旁,即路边。

秋波东去管兴亡:秋波,即秋水,比喻清澈的水波。

骊山气向沙邱尽:骊山,即骊山陵,秦始皇帝陵墓所在;沙邱,即赵高篡秦的都城。

豪吏宁知季成事:豪吏,即英明的官吏。

沐猴安得帝归乡:沐猴,猴子的一种,比喻愚蠢的人。

贾生漫会歌风意: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

前席无缘问四方:前席,即对坐,指双方平等交谈。

【赏析】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怀古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汉高祖刘邦的泗水亭和赵高的沙丘台两个历史遗迹,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首联“汉祖遗墟古道旁,秋波东去管兴亡。”这两句描绘了汉高祖刘邦的泗水亭遗址和赵高篡位的历史背景。汉高祖刘邦的泗水亭遗址见证了他创业的艰难历程和最终取得天下的过程,而赵高篡位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黑暗时期的象征。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更替。

颔联“骊山气向沙邱尽,泗水云连芒砀长。”这两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于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之情。这里用到了典故中的“骊山气”和“沙邱”,分别指的是秦始皇帝陵墓和赵高的篡权之地。诗句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之情。

颈联“豪吏宁知季成事,沐猴安得帝归乡。”这两句则是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兴衰更替的原因。在这里,作者引用了成语“季成事”和“沐猴而冠”,分别指的是项羽失败和孙悟空冒充皇帝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在暗示着历史兴衰更替的原因往往在于统治者的无能和愚昧。

尾联“贾生漫会歌风意,前席无缘问四方。”这两句则是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之情的抒发。在这里,作者用到了典故中的“贾生”和“前席”,分别指的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贾谊和古代的座右铭“前席”。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更替无法改变的无奈和感慨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于历史遗迹的描述和对于历史兴衰更替的感叹,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