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对孤岑,微风落磬音。
扶筇秋乍晓,觅路树逾深。
青壁漱尘梦,黄冠通野心。
稔知霜叶好,留傍夕阳吟。
【注释】:
七月一日登前山卧石上与道士语久之——七月一日,即七月初一。登前山:登山。卧石上:在石头上躺着。与道士语久之:同道士交谈了很久。
日日对孤岑,微风落磬音——天天面对孤独的高耸的山峰,微风吹动着钟声。
扶筇秋乍晓,觅路树逾深——扶着拐杖,在秋天刚破晓时,寻找山路而越走越深。
青壁漱尘梦,黄冠通野心——青色的山壁洗涤了尘世的烦恼,黄冠道士通达人心。
稔知霜叶好,留傍夕阳吟——深知那霜叶的美好,便留在旁边伴着夕阳吟诵诗句。
【赏析】:
这首诗写于初秋,诗人登上前山(今属安徽黄山),与一位道人攀谈甚欢,共度了一个愉快的早晨。此诗是作者与这位道士的酬唱之作,表达了作者向往神仙、追求解脱的情怀。
首句“日日对孤岑,微风落磬音”,以时间来渲染一种清幽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孤岑”指高大突兀的山岭,“微风”则点出了季节。诗人与道者的对话,就发生在这清幽的环境之中。
颔联“扶筇秋乍晓,觅路树逾深”,紧承首句而来。诗人拄着拐杖,在秋高气爽的时刻来到山中,想要探寻山林深处的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山的热爱,对自然的亲近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青壁漱尘梦,黄冠通人心”则是诗人与道者对话的内容。青壁,指的是岩石上的绿色苔藓,它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人的心境;黄冠,是指道家的道士所戴的黄色帽子,象征着他们的修行之道。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山和道者的形象,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尾联“稔知霜叶好,留傍夕阳吟”,是诗人在与道者告别时的感慨之言。他知道这里的霜叶之美,所以选择在这里留下。而夕阳下的落叶,仿佛也在为他吟诵着离别的诗句。
整首诗通过对初秋时节山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与道者交流情景的再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与道者的互动,表达了自己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