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寒轻。
被邻园翠羽,唤起爱山情。
烟草残碑,风榛断笛,千载谁记经行。
想春在、楼痕几曲,破晓霁、妆镜见飞英。
欲雪消时,无人知处,峨髻青青。
飘瞥少年前梦,便移舟弄水,有若平生。
西塞鱼肥,东林酒熟,滋味何似浮名。
待传与、蘋香暖信,醉吟地、常忆柳边城。
回首家江非远,十四长亭。

【注释】

萼红:曲调名。

乍寒轻:初春的天气微冷而和煦。

被邻园翠羽:仿佛看到邻园中有翠羽鸟在飞翔。

爱山情:喜爱山水之情。

残碑:指石碑。

风榛断笛:风中折断的笛子声。

经行:经过。

想春在:春天依然在那里。

楼痕:楼台的轮廓。

飞英:指花落如雨的样子。

雪消时:雪花消融的时候。

峨髻青青:女子的头发黑亮如云。

飘瞥少年前梦,便移舟弄水:形容少年时的梦想,现在已化为现实。

西塞鱼肥,东林酒熟,滋味何似浮名:西塞湖里的鱼很肥美,东林寺里的酒也很香甜。但它们的味道又怎能与名声相比呢?

待传与:等待传达给我你的消息。

蘋香暖信:温暖的信使带着蘋香传递消息。

醉吟地、常忆柳边城:在醉后吟诗的地方常常怀念着柳边古城。

家江非远,十四长亭:家乡的江不是很远,还有十四座长亭。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所作。上片起首二句,描写春天来临的景象。“乍寒轻”写春意之来,为全词定下了一个基调。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邻园中的翠羽鸟唤起了作者的爱山情怀;风吹过烟田,折断了吹奏的笛子,这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千年之后谁还记得曾经有人经过这里。“千载谁记经行”,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也流露出对往事的思念。接着,“想春在”两句,作者想象春天依然在楼台上,而自己却已经年事已高。“破晓霁”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晨破晓时分的景色:阳光照亮了大地,映照在楼台的轮廓上,就像妆镜一样清晰。“欲雪消时,无人知处,峨髻青青。”这三句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最后,“飘瞥少年前梦”两句,回忆了年轻时的梦想,并把它付诸实践。“移舟弄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西塞鱼肥,东林酒熟”,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味的追求。然而,这些美好的时光又能与名声相比吗?“待传与、蘋香暖信,醉吟地、常忆柳边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结尾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回首家江非远,十四长亭。”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暗示了自己生命的有限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