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树含馀清,平池带微溽。
是时积雨断,何以敞心目。
高哉君家楼,脩楯俯万屋。
翳窗新桐枝,为我剪苍玉。
舄下数归云,眉闲揽众绿。
正尔山气佳,散作风肃肃。
颓阳在衣袂,幽鸟亦相逐。
同心念薄游,雕章慰夐独。
停琴味幽兰,呼茗煮溪渌。
遥知孤吟人,草虫入明烛。
夏五雨后同意林登隐几山楼望江湖诸山怀功千游华亭
密树含馀清,平池带微溽。
是时积雨断,何以敞心目。
注释:树木繁茂,带有清凉的气息;平池水边,带着湿润的热气。此时连绵的雨水已经停歇,又该如何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欣赏美景呢?
高哉君家楼,脩楯俯万屋。
翳窗新桐枝,为我剪苍玉。
注释:高峻的你家楼阁,修长的栏杆俯瞰着众多的房屋。新长出的梧桐树枝,仿佛在用它来裁剪出一块块青色的玉石。
舄下数归云,眉闲揽众绿。
正尔山气佳,散作风肃肃。
注释:脚下轻快地踏着云朵,眉毛轻松地掠过绿色的群山。正是这样清新的山间气息,风也吹得飒爽而清明。
颓阳在衣袂,幽鸟亦相逐。
同心念薄游,雕章慰夐独。
注释:夕阳的余晖洒在衣袂上,幽静的鸟儿也相互追逐着嬉戏。我们共同怀念这次短暂的出游,用精心雕琢的文辞来安慰自己那长久的孤独。
停琴味幽兰,呼茗煮溪渌。
遥知孤吟人,草虫入明烛。
注释:停下来弹奏古琴,品赏幽静兰花的香气;呼唤着泡上清茶,煮成清澈的溪水来品尝。远远地知道只有我一人独自吟诵诗句,草丛中传来了夜行昆虫的鸣叫声,它们飞入明亮的蜡烛光芒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夏五日(即初夏)乘舟游历苏州城西的山水,登临吴中名胜之一——林园之楼阁,并游览了苏州附近的一些名山,如天平山、虎丘、寒山寺、灵岩山等。在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之后,他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共四十二句,前八句写景,后三十二句抒情,情与景相融无迹,浑然一体。首联先写景,“密树含馀清”,浓荫遮天蔽日,空气清新凉爽;“平池带微溽”,细流涓涓,水面微波粼粼。此联以景衬人,使人感受到一种清爽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景色。颔联由景入情,“是时”二字总束上文,“断”字承上启下,“敞”字领起下句“心目”,写出了久雨之后天气晴好,心情舒畅,故能放眼观赏四周景色的心情。颈联写远景远景,“高哉君家楼”,“楼”指“吴王宫”。这是一句虚写,“楼阁”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这句说:“你家门楼上的楼阁多么壮观啊!”“修楯俯万屋”,写近景。这句说:“高耸的楼阁下俯视着无数的房屋。”这两句既赞美了主人家的楼阁,又表现了诗人对这美丽风景的喜爱之情。尾联写远景远景,“翳窗新桐枝”,“翳”,遮盖之意。这句说:“新长的梧桐树的枝叶遮住了我窗前的景物。”这两句既点出了题中的“林”、“登”、“楼”、“望”四字,又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明动人。最后三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舄下数归云,眉闲揽众绿。”这两句写诗人漫步于山林间,看到云彩在脚下缓缓飘动,悠闲自得的样子,还看到了周围郁郁葱葱的群山。“正尔山气佳,散作风肃肃。”这两句写诗人陶醉在这清新的山间气氛中,觉得周围的山色异常美好。“颓阳在衣袂,幽鸟亦相逐。”这两句写诗人沐浴在这明媚的阳光之中,还有那自由飞翔的小鸟在身旁嬉戏追逐。“同心念薄游,雕章慰夐独。”这两句写诗人思念着这次短暂的出游,用精心雕琢的文辞来自我安慰。尾联写到“停琴味幽兰”,“呼茗煮溪渌”,写诗人停下手中的琴弦细细品味着清香的兰花,还招呼朋友一起品着甘甜的茶水。“遥知孤吟人,草虫入明烛”,这两句写远在他乡的我,独自一人在黑暗的房间里吟诗作对,忽然听到草间的蟋蟀叫声和远处的烛光,仿佛听到了远方亲人的声音和亲切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