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后山穷,取妇离乡土。
漫歌妾薄命,己见男当户。
吟榻秋风高,冥搜避童竖。
诗成在何时,饥肠鸣卓午。

【注释】

君如后山穷:你如同隐居的后山一样穷苦。

取妇离乡土:娶妻后便要离开家乡。

漫歌妾薄命:我唱着小曲儿诉说自己的身世。

己见男当户:自己看到人家的儿子已经出嫁了。

吟榻秋风高:坐在书桌前吟诵时,秋风阵阵吹来。

冥搜避童竖:在深秋时节寻找避世的童子。

诗成在何时:这首诗何时才能完成啊!

饥肠鸣卓午:饥饿难耐,中午的时候也不停咀嚼。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士生活、抒发隐士情怀的诗。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深秋时节吟诵诗歌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首联“君如后山穷,取妇离乡土”二句,诗人自比为“后山穷”,表明自己像隐士一样处于穷困的境地,又因为娶妻而离家远去。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身的处境与隐士相比拟,既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又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漫歌妾薄命,己见男当户”二句,诗人继续展开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他以“妾”的身份,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以“己见男当户”暗示了自己远离红尘、追求隐逸的生活。
颈联“吟榻秋风高,冥搜避童竖”二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艰辛。在吟诵诗歌时,秋风阵阵吹来,让人感到寒冷;同时,诗人又在深秋时节寻找避世的童子,这种孤独与艰辛的境遇更加凸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联“诗成在何时,饥肠鸣卓午”二句,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想象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这首作品,同时也感叹自己饥饿难耐,中午的时候也不停咀嚼。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又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处境和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们追求自由、远离红尘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