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华荡轻舟,乱流争东西。
千峰碧于洗,片月林外低。
今朝可怜处,真在若邪溪。
溪光几曲动,沓嶂相迎送。
云散一香炉,苔侵三石瓮。
不见浣纱人,了非校书梦。
宛在画中行,秋高景弥清。
素湍天际下,激溜筏闲鸣。
儿童竹里看,知我溯沿情。
溯沿停两桨,樵风吹不上。
嵓中子敬宅,松下弥陀像。
落日见归禽,闲心与之往。

诗句

  • 晓霁入若邪溪中逢暴涨不得至云门而返:清晨晴朗,我进入若邪溪时遇到了暴涨的水流,无法到达云门,只得返回。
  • 霁华荡轻舟,乱流争东西:雨后的天空晴朗,我在轻轻晃动的小舟里,面对着乱流,争向东西两边。
  • 千峰碧于洗,片月林外低:无数山峰被洗得一碧如洗,只有月亮在树林之外低垂。
  • 今朝可怜处,真在若邪溪:今天的这个景色真是让人感到可惜,它真的就在这若邪溪。
  • 溪光几曲动,沓嶂相迎送:溪边的光影几经曲折,山峦相互迎接和送别。
  • 云散一香炉,苔侵三石瓮:云雾散去,露出了一个香炉;苔藓侵蚀了三个石头坛子。
  • 不见浣纱人,了非校书梦:再也看不到浣纱的女子,也再没有了校书的梦想。
  • 宛在画中行,秋高景弥清:仿佛在画中行走,秋高气爽,景色更加清明。
  • 素湍天际下,激溜筏闲鸣:清澈的泉水从天空落下,激起的水波使得筏子发出闲适的响声。
  • 儿童竹里看,知我溯沿情:孩子们在竹林里看着我,知道我一直在追寻那片风景。
  • 溯沿停两桨,樵风吹不上:我停下船桨,让风吹拂,但樵夫的风却吹不上。
  • 嵓中子敬宅,松下弥陀像:在山间有一间子敬的家,松树下供奉着弥陀佛像。
  • 落日见归禽,闲心与之往:夕阳下看到归巢的飞鸟,我的闲适之心也随之飞扬。

译文

清晨的晴空之下,我进入了若邪溪,遇到了暴涨的水流,无法到达云门,只得返回。
雨后的天晴,我在轻轻晃动的小舟里,面对着乱流,争向东西两边。
千山万岭都被洗得一碧如洗,只有月亮在树林之外低垂。
今天的这个景色真是让人感到可惜,它真的就在这若邪溪。
溪边的光影几经曲折,山峦相互迎接和送别。
云雾散去后露出的一个香炉,苔藓侵蚀了三个石头坛子。
再也看不到浣纱的女子,也再没有了校书的梦想。
仿佛在画中行走,秋高气爽,景色更加清明。
清澈的泉水从天空落下,激起的水波使得筏子发出闲适的响声。
孩子们在竹林里看着我,知道我一直在追寻那片风景。
我停下船桨,让风吹拂,但樵夫的风却吹不上。
山间有一间子敬的家,松树下供奉着弥陀佛像。
夕阳下看到归巢的飞鸟,我的闲适之心也随之飞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游览若邪溪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的“晓霁入若邪溪中逢暴涨不得至云门而返”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早晨阳光照耀下的若邪溪中的所见所感,以及面对突发的洪水时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若邪溪中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同时,诗中的“溪光几曲动,沓嶂相迎送”、“素湍天际下,激溜筏闲鸣”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诗中的“不见浣纱人,了非校书梦”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宛在画中行,秋高景弥清”收尾,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