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已一舍,入港逢三叉。
树隐塔突兀,帆转山谽谺。
鹭影过秋水,鸡声隔芦花。
斜阳半峰色,小泊依人家。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行山水之作。全诗以“渡江”开头,点出题旨。首联写舟行江上,已过了一个驿站,又入了一个港汊。颔联描绘了一幅江景图:在江边树影掩映中,一座古老的佛塔耸立着。诗人登上船,帆转山腰,景色十分优美。颈联写江上的景色:鹭鸶的倒影在秋水中摇曳,远处传来了鸡声。尾联写岸边景物:斜阳照在半峰的红墙上,小舟停泊在人家的门前。
【答案】
译文:渡江已经走了一站路,进入港口时看到有三个岔口。
树隐映着塔顶,突兀耸立;帆影转动,山色显得苍莽迷蒙。
水鸟在水面掠过的倒影映着秋天的江水,隔着芦苇,传来鸡鸣。
夕阳映照着山峰一半的红色,小船靠泊在人家的门口。
赏析:诗人泛舟长江,经过一段行程后,眼前出现了三处叉道,这是诗人所熟悉的“三叉路口”。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这一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树隐映塔突兀,帆转山谺”,“树”与“塔”都是静态的景物,而“帆”与“山”都是动态的景物,二者动静相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江面更加开阔,画面更加生动。“鹭影”“芦花”等词句,将江景写得更为宁静、清幽,使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尘世的闲适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泊舟于江边人家,这一句虽然只写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同时也表现了江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