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
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篷船。
芦锥(jiā)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
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篷船。
注释:芦苇像锥子一样密集地长满了河渚(水边),把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是田地,另一半是水域。一条小溪流淌在这片芦苇之间,随着它蜿蜒曲折的流向,两岸的风景仿佛也在流动。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的溪流潺潺流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飞尘(fēi chén):飞扬的尘土。
矮梅:矮小的梅花。
庳篷船:用竹条编织成的小船。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
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篷船。
芦锥(jiā)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
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篷船。
注释:芦苇像锥子一样密集地长满了河渚(水边),把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是田地,另一半是水域。一条小溪流淌在这片芦苇之间,随着它蜿蜒曲折的流向,两岸的风景仿佛也在流动。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的溪流潺潺流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飞尘(fēi chén):飞扬的尘土。
矮梅:矮小的梅花。
庳篷船:用竹条编织成的小船。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淮南节度使时。诗人以自己的经历来写朋友的不幸遭遇,借友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 二哀诗 其二 余葭白 淮海无双士,风流见未曾。注释:在淮海一带没有人可以比得上的贤人,他的风度才情是前所未见的。 【赏析】 此篇开头两句即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淮海之地,人才众多,而“无双士”则指其独树一帜、无与伦比,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与推崇。 淮海无双士
【注释】 晓:早晨。徙倚:徘徊,逗留。东皋:在长安城南,即曲江池南。着:披上。秋瘦:秋天的景色显得清瘦。小沼:小水塘。半落:月亮刚过中天。运晴:云散天晴。颂丰年:祝愿丰收。 【赏析】 《晓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春天。这首诗写诗人早晨登高眺望,遥想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幸福,而自己虽身体衰弱,但精神饱满,依然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地做官,并祝愿天下丰收。 首联“徙倚东皋上
秋爽 古堞连秋爽,迢迢入远空。 年光伏枕后,人事杜门中。 桂气熏残日,梧声坠晚风。 同时荣落意,吾欲问天公。 注释: 1. 古堞(dié):古老的城防工事。 2.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3. 年光:岁月,时光。 4. 杜门:闭门不出。 5. 桂气:桂花的香味。 6. 梧(wú)声:梧桐树的声音。 7. 荣落:指草木开花凋谢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升迁和衰落。 8. 天公
【注释】 1. 谢寺:谢公寺,在今安徽宣城县。 2. 深院:指庭院深深、幽静的寺院。 3. 寒云过断钟:寒云飘过,断钟声声。 4. 净蔬充一食:用清素的蔬菜充饥。 5. 别去经龛闭:分别时,经龛(即佛堂)已关闭。 6. 安禅:打坐修行,修禅。 7. 御凛冬:抵御寒冷的冬天。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与友人到皖南名刹谢公寺游览的情景。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
南邻桑屯田韬甫见访兼和移居诗辄赋五言用酬雅贶 注释: 穷居蔽泥水,车迹过从稀。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居住在偏僻的地方,被泥土和积水覆盖,车马的足迹很少。 避俗翁今是,栖仁里可归。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已经避开世俗的生活方式,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 墙低闻雒诵,门静接深衣。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我走进家门时,听到了读书的声音,门口很安静,可以穿上深衣。 自此陶嘉月,联吟愿莫违。 这句诗的意思是
偶出 偶然出门,天阴云淡;城隅之地,静谧无声。 凉云缭绕竹枝外,秋水流淌槿花边。 忽然觉得衣棱薄,回首发现笠影偏。 无人看见我的行迹,幽深之意如何传? 注释: 1. 偶出:指偶然出去。 2. 天阴云淡:天空阴沉,云朵稀薄。 3. 城隅地静便:城角之地,安静宁静。 4. 凉云缭绕竹枝外:凉云在竹枝上方飘荡。 5. 秋水流淌槿花边:清冽的秋水流淌在槿花旁边。 6. 忽然觉得衣棱薄
【注释】 子:你。东田屋,指诗人住所。开字:指菊花的花名“菊花”。开字,又名金簪花、秋菊、九华菊、陶菊、女菊、延寿客等。 紫蟹依方钓(紫蟹),指螃蟹。方,这里作动词用,即用方竿。 黄花为客开(黄花),指菊花。 𧱉(xiè,谢):鱼名,这里泛指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林园中观赏盛开的菊花时写的。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首句“子有东田屋”,点出诗人居住之地
注释: 二月十三日雨中书事僻巷无人到,荒沟绕舍分。 雨多春半过,蛙怒夜深闻。 径草全侵屐,林花乱入云。 谁云作诗苦,终愧织帘勤。 译文: 偏僻的小巷没有行人经过,荒芜的沟渠环绕着房屋分开。 雨水增多春天已经过半,青蛙在夜里发出愤怒的声音。 小径上的草全部侵占了鞋子,树林里的花儿杂乱地飘进云端。 谁说作诗辛苦,最后却惭愧勤劳地织着窗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景色和心情的七言绝句,语言朴实自然
【注释】 同:和……一起。郑筠谷:即郑谷,晚唐诗人,名参老,字云叟。河渚:泛指河流的边岸或渡口。宿:住。郑雪崖:即郑凝之,字雪崖,晚唐诗人。北渚草堂: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内北渚山上。 【译文】 我与郑谷一起乘着小篮车,来到河边桥旁。 晴空下白雪皑皑,映着溪水一片晶莹。 白云缭绕的山岭中,飘散着阵阵清香。 偶然遇见隐居的人,仿佛经过一座蓝田庄。 沿着月光划着船桨唱歌而去,梅花梦永不忘情。 【赏析】
新正五日将赴西林皋渟探梅之约晚晴志喜 已经见到雪化为雨,老天爷安排五天的晴天。 闲暇时寻找一位禅伴,老迈更勇敢地攀登山路行程。 傍晚的景色撩起帘子看干净,春天泥土拖曳的鞋子轻盈。 第一缕春风吹动我前行,明天清晨就摘船出发。 注释: 1. 新正五日将赴西林皋渟探梅之约:新正,即农历正月初一。西林皋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地名的一部分。探梅,即赏梅。这里的“之约”指的是与某人约定去某个地方。 2.
【注释】 过曲水:经过曲折的河流。秋雪诸庵:指普济寺,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 【赏析】 《泛舟河渚过曲水秋雪诸庵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绝。此作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秋天。诗人乘船沿运河泛游至虎丘一带,看到曲水流经的寺院中僧人在斋饭过后分给鱼虫吃,便即兴赋诗一首。 全诗语言简练、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情趣,反映了佛教徒的虔诚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译文】
【注释】 逞晴预作看花约:在晴朗的日子里预先约定看花。逞,尽;约,约定。 淮船路:指淮河上的船只。淮,指淮河。 三尺水满土鱼床:意思是水位上涨,淹没了鱼池。三尺,古代以三尺为一尺,这里泛指一丈。满,充满、涨溢。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次春雨中与诸公泛舟北郭的情景。诗人在雨中的兴致很高,他与众位朋友相约去观赏桃花,但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夜的风雨使原计划的赏花活动化为泡影。 第一句
诗句解析 - 夭桃秾李上河滨:夭夭桃花盛开,秾郁的李花飘香,它们都生长在河边。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年轻美丽的女子,李花则像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共同描绘出了一个春天的美丽画面。 - 霎霎蒙蒙湿好春:雨点如同细针般密集落下,打湿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霎霎”形容雨水来得突然,而“蒙蒙”则给人一种朦胧、湿润的感觉,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清新自然。 - 雨师若借霜威避
双柳垂鬟竹马迎,映纱笼烛最轻盈。 儿童也识熙朝盛,一色春旗写太平。 注释:双柳如女子的发髻垂下,竹马在旁迎接,映着纱帘的蜡烛最为轻盈。这里的儿童也知晓熙熙攘攘的盛世景象,就像用一色的春旗描绘出国家太平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武林踏灯词》中的第四首。全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诗人家住荐桥街,处处看灯此处佳。 翻破存斋新乐府,底须碧玉拾遗钗。 注释:诗人住在荐桥街,每到元宵节就会去看灯,认为这里的风景最美。我读过很多乐府诗集,已经翻阅了很多遍,现在需要找一个与这些诗歌相仿的词作来创作新的词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之情和对诗词创作的热爱之心。诗中“处处看灯此处佳”表达了诗人对元宵之夜的美好记忆和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以及对家乡的深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题干要求是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首先输出每句诗句;然后翻译全诗,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译法;最后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