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西陲遍览奇,偶闻仙谷倍神怡。
喜陪阿弟游山兴,得读前贤志壁诗。
宾主浑忘新竹笠,佛儒顿解旧藩篱。
恍消垒块经年癖,风景悠然触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游菜州道士谷柬幕中诸君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南诏西陲遍览奇,偶闻仙谷倍神怡。
  • “南诏西陲”指的是唐朝时期在西南边疆的云南地区,这里曾是南诏国的领地。南诏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权,其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云南省西部和北部一带。这里的“西陲”意味着这个地方位于中国的西边,与中原相隔较远。
  • “遍览奇”表明诗人游览了这个地方的所有奇观,这里的“奇”可能指的是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是文化景观等。
  • “偶闻仙谷倍神怡”描述了诗人偶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山谷,这个山谷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之处,使得诗人感到精神振奋。
  1. 喜陪阿弟游山兴,得读前贤志壁诗。
  • “阿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这可能是一个亲近的人,可能是兄弟、朋友或者亲戚。在这里,诗人用“阿弟”来表示对他的亲近感。
  • “游山兴”表达了诗人游览山景时产生的兴致勃勃的心情。游山通常意味着欣赏山水之美,体验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得读前贤志壁诗”意味着在游览的过程中,诗人找到了一些古代文人留下的墙壁上的诗歌。这些诗歌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怀或抒发某种情感而作。
  1. 宾主浑忘新竹笠,佛儒顿解旧藩篱。
  • “宾主”指的是来访者和主人,这里可能是说在游览中,来访者(宾)和主人(主)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使得两者的交流更加深入。
  • “浑忘”意味着完全忘记了,没有意识到某物的存在。
  • “新竹笠”可能是指新近种植的竹叶制成的雨具,也可能指新的开始或新生的事物。
  • “佛儒顿解旧藩篱”表示佛教和儒家的思想突然之间变得清晰明了,就像拆除了长久以来用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藩篱一样。这可能意味着在这次游览中,诗人对佛教和儒家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 恍消垒块经年癖,风景悠然触远思。
  • “垒块”指的是长期积累的烦恼或障碍。这里的“忽消”意味着这些烦恼突然之间消失了。
  • “经年癖”指的是长时间的习惯或嗜好。这里的“忽消”意味着这种爱好突然之间没有了。
  • “风景悠然触远思”描述了诗人看到美丽的风景时,引发了对远方或过去的回忆。这种回忆可能是关于旅行、亲人或友情的。

赏析:
这首诗以游记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灵体验。诗人通过对南诏西陲的游览,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和历史的厚重。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阅读到了前贤的诗歌,这些都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同时,他也放下了心中的藩篱,对佛教和儒家的教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当他看到美丽的风景时,他的思绪被带到了遥远的过去,唤起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游历经历,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