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祖诰
瑸侄旋里书寄诸昆季 怕说同堂念远人,临歧倍触旅愁新。 妖氛逼处几为鬼,瘴疠生还总信神。 昔悔恃才今戒得,妻甘循分我安贫。 只缘未了苍生事,约料归期到六旬。 注释: 1. 瑸侄:指诗人自己。 2. 旋里:回到家乡。 3. 惧:害怕、畏惧。 4. 旧地:指故土家园。 5. 新:这里作“深”讲,意为更加深刻。 6. 妖氛:指战乱和混乱的局面。 7. 逼处:形容环境恶劣,处境艰难。 8. 几为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游菜州道士谷柬幕中诸君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南诏西陲遍览奇,偶闻仙谷倍神怡。 - “南诏西陲”指的是唐朝时期在西南边疆的云南地区,这里曾是南诏国的领地。南诏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权,其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云南省西部和北部一带。这里的“西陲”意味着这个地方位于中国的西边,与中原相隔较远。 - “遍览奇”表明诗人游览了这个地方的所有奇观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举足危途宦与兵” - 描述自己身处一个充满危险和动荡的官军或军事环境。 - 注释:“举足”(指行走),"危途"(危险的路途),"宦"(在官府中任职)和"兵"(军队或士兵)。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可能暗指政治斗争或战争的压力。 2. “几时离乱几澄清” - 表达对何时能结束战乱和国家恢复平静的期望。 - 注释:“几时”(何时),
已过韶华迥不同,兰池夏气亦匆匆。 乍看老树经霜碧,尚趁娇花待雨红。 庭有鹤声防露重,砌无蛩语避尖风。 主人饶有清泠骨,鼓腹犹馀雪后菘。 诗句释义:时间已经过去,青春不再,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兰池的夏天的气息也显得匆匆忙忙。初看起来,那棵古老的树木在霜中显得格外的翠绿;而那些娇艳的花朵则在雨中更加鲜艳夺目。庭院里传来了鹤的声音,似乎在提醒我们天气可能会变冷;地面上没有蟋蟀的声音
这首诗由八句构成,每句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哲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注释及赏析。 新学 译文: 新学的篇章犹如多余的赘疣,哪里忍受得起案牍堆积的烦恼? 注释: “新学”可能指新的学问或知识。“赘瘤”比喻多余的东西,此处比喻多余而无用的知识或学问。“案牍”指公文书信等文书工作,这里比喻繁重的学业和研究任务。“蒙头”形容人埋头苦读的状态。 译文:甲周犹结书生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坚守和对历史的感慨。 - 诗句解析: - “守遍边疆海尽头”: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坚守和保护,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边疆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 “秋风瑟瑟又登楼”:描绘了作者在秋风中独自登高的情景,可能寓意着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 - “且留北气还燕赵”:表达了作者想要保留北方的风气,使之回归燕赵大地的愿景。 - “聊识西文辨亚欧”
诗句解释: 1. 漫道年华近甲周 - “甲周”可能是指“接近”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时间接近。"年华"是形容人的岁月或生命。 2. 夕阳原不碍风流 - "夕阳"通常与落日、黄昏等意象联系在一起,这里指夕阳之美。"风流"常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出众或者才情出众。 3. 妻披东汉谈梁孟 -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约公元25年至220年。在这里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之作,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作者对弟弟的关心和期望。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境,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首句“回首春宵刻值金”,意思是回想起过去的春宵时光,那是多么珍贵啊!这里的“刻值金”比喻时间如黄金般宝贵,不可虚度。 第二句“年来尤惜老光阴”。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之际,更加珍惜光阴,不愿虚度。 第三句“书多生字惭文陋”,“文陋”指的是文采不华,缺乏才华
【注释】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书感:写诗感怀。升沉历历过:经历多次升迁和贬谪,历历可见。梦乡何日醒春婆:何时能从梦中醒来,回到美好的家园。薄俸:微薄的俸禄。廉少:廉洁。浪得虚名:徒有虚名。折福多:折损福分。万里生还:指在战争中侥幸逃脱,幸免于难。偏蹭蹬:命运不佳,坎坷不平。两宫:指唐玄宗、杨贵妃。知遇:赏识。蹉跎:耽误,错过。愁红怨绿:形容春天景色美好而易令人伤感。撩人:惹人心绪。转瞬
【译文】 我常常对你说:我们彼此的心意相通。你却总是说:我们的心是互相知道的。 你却先有了一些私心杂念,所以才会生出许多妄念。 贾谊也不免会因时事艰难而忧愁。李广将军也用不着感叹命运多舛。 只要我们能像鱼和龙一样,多次地想象着它们,就不会感到寂寞无聊。 当红羊劫难过去之后,我们的生命丝线仍然延续下去。 【注释】 漫道衾(qīn)知影亦知:意思是说:你也知道我的心。谩:同“慢”。衾: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