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忆元龙,客死他乡,身后是非谁管得;
穷途哀庾信,埋愁何地,眼前宇宙我无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先对诗句进行解释,然后根据要求写出译文,注意不要改变原意,最后写出对诗句的赏析。
“豪气忆元龙,客死他乡,身后是非谁管得”;“元龙”指的是三国时名士陈元龙,东汉末年,曹操曾称赞陈登为“卧龙”。这里用此典故表明自己的壮志未酬身先死;“穷途哀庾信,埋愁何地,眼前宇宙我无言”。庾信是南北朝梁朝的诗人,有《哀江南赋》。这里用此典故表明自己壮志难酬,身处逆境,只能感叹世事无常。
“挽陈公达定中”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哭端州卢使君》,全诗如下:
曾逐南风浪,西游定远方。
不缘无路处,谁肯到潇湘。
万里一身去,三春二月阳。
故人今健在,谁道没归航?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首二句回忆了当年与友人一起出游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这次离别的惋惜之情;后六句追叙了友人被贬到定州的经过,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诗的前两联写自己与友人出游的往事。“曾逐南风浪,西游定远方。”这两句意思是说,我曾追随南方的暖风扬帆远行。“南风”指暖风,即东风,也指顺风。“北风吹落乌江水,唯有青山似旧情”(《咏史》)。“曾逐”二字,写出了作者随朋友远行的豪兴。“西游定远方”,定远县在今广西境内,汉代汉武帝曾在该地设置郡县。据《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记载,汉武帝曾派赵佗为“南海尉”,统辖广州以南地区的军政事务。后来赵佗被封为“南越王”。因此后人称这一地区为“南越”。这里用典说明作者随友人远行的目的地。从“定远”一词可知,作者随同友人是在南方游历,而不是在北方。“不缘无路处,谁肯到潇湘?”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没有路可走,谁肯到潇湘一带呢?潇湘是泛指湖南、广东一带,也是当时人们所熟知的地区。作者在这里借潇湘代指当时的岭南地区。岭南地区地处南方,远离中原,交通不便,政治局势也比较复杂。所以作者说“无路处”是实。但作者并不是说岭南没有出路可走,而是说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允许人们到岭南一带去发展事业。“不缘”二字,表明了作者对友人不能到岭南一带的担忧。“谁肯到潇湘?”则表达了这种担忧之情。
诗的后四句写友人被贬到定州的经过。“万里一身去,三春二月阳。”这两句意思是说,万里迢迢只身一人离开家乡,春天二月天气温暖。“万里一身去”一句,说明朋友被贬的原因。“三春二月阳”一句,说明朋友被贬时的气候情况。“故人今健在”,这一句是说自己的朋友还活着,而自己却已经死去。“谁道没归航?”这一句则是说,谁还会想到我如今已不在了呢?“健在”二字,写出了对自己朋友的关切之情。这一句与第一句相呼应,点出了自己当初与朋友出游时的情景,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叙事之中寓抒情,叙事之句含抒情。前六句叙述了作者与友人出游的经历,后四句写友人被贬后的遭遇。叙事之中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叙事之句又含有作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