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学者至于用夷,四顾茫然,及今而世将此惧;
山见终南之高,水见黄河之深,听其议论宏辩,观其容貌秀伟,九原可作,微公则吾谁与归。

【诗句注释】

赤子:指百姓,老百姓。

无所仰庇:没有依靠。

稽疑:疑难。

斯:这。

异端:与儒家学说不同的学派或主张。

用夷:以夷人治国。

四顾茫然:四面观望,心中无主。

及今而世将此惧:到如今人们还怕他(指张之洞)。

终南、河:山名。

九原:墓地。

微公则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你,我该跟谁说理呢?

【译文】

老百姓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人了,朝廷里也没有什么疑难的事了。这种文化是和儒学不一样的,学者们甚至要用夷人来治理。四下里的人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现在人们还在怕他(指张之洞)。

看到终南山那样高峻,听到黄河水那样深广,听他的议论宏辩滔滔不绝,看他的容貌秀美伟岸,九原之下可以作为楷模,没有你,那还能有谁能和我一道来呢!

【赏析】

这是对清朝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的颂扬诗。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起过一定作用,但在戊戌变法时,他反对维新,出卖了民族主权,被光绪皇帝革职查办。这首诗就是在戊戌政变后写的,作者对张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

首两句是说,老百姓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地方了,朝廷里也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这已经是大变局的时代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大发展,思想大活跃,学术大争鸣。在这样的时代里,张之洞的出现,自然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所仰庇”的“仰”字是“仰望”的意思,表示人们对张之洞的尊敬和信赖;“无所稽疑”的“稽”是“审考”的意思,表示人们对张之洞的钦佩和信赖。“斯文化为异端”,这里的“斯”字,是指示代词,“斯文”指儒家文化,“异端”则是对非儒家文化的一种贬称。“用夷”,即用夷人治理国家;“学者至于用夷”,“四顾茫然”。这里的意思是,现在连学者们也害怕张之洞用夷人来治理国政,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四处都看着张之洞发怔。张之洞的学问很深,很有口才,又很会辩论,他的相貌也很美,所以“及今而世将此惧”,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几句,诗人把笔锋一转,由张之洞的学问、口才、相貌转到对他人格的崇敬上。“山见终南之高,水见黄河之深”,这是写景,也是写人的。张之洞的学识渊博深厚,他的为人光明磊落,不图私利。“听其议论宏辩,观其容貌秀伟”,这是写张之洞的言谈举止。“九原”是死者的坟墓,“微公则吾谁与归”,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你张之洞,那还有谁能跟我一起来呢。“吾谁与归”,就是“吾谁与处”的倒装句,意思是说,我到哪里去呢?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你张之洞,那还有谁和我在一起呢?这就是说,有了你张之洞,我就有朋友了。

这是一首咏史兼怀人的七绝。作者既写了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又写了他在维新运动中的卖国行径,表达了自己对张之洞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