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说理学,学故在遗逸。
乾嘉盛考据,词流亦辈出。
随波遂不反,道咸稍佞佛。
世风虽数变,士行未全失。
秋高木始落,水尽沙露骨。
同光迄尔来,雅道直萧瑟。
孤鸿日南还,师门廿年阔。
登高我何思,古人重仿佛。
杂诗其一(辛酉)
清初说理学,学故在遗逸。
乾嘉盛考据,词流亦辈出。
随波遂不反,道咸稍佞佛。
世风虽数变,士行未全失。
注释:
- 清初说理学:清代初期,儒学开始强调“理学”的重要性。
- 学故在遗逸:学问和知识应该追求卓越和超脱世俗。
- 乾嘉盛考据:乾嘉时期,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兴起并盛行。
- 词流亦辈出:文学创作和理论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人才。
- 随波遂不反:顺从潮流而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
- 道咸稍佞佛:道光、咸丰年间,佛教有所复兴,一些人开始信奉佛教。
- 世风虽数变:社会风气虽然多次变化。
- 士行未全失:但士人的品行并没有完全丧失。
- 秋高木始落:秋天的时候树木开始凋零。
- 水尽沙露骨:水流干涸后,河床上的沙子显露出来,形容大地荒芜的景象。
- 同光迄尔来:从唐朝到现代,时间已经延续了很久。
- 雅道直萧瑟:高雅的艺术之道变得萧条凄凉。
- 孤鸿日南还:大雁向南飞回,象征诗人的思乡之情。
- 师门廿年阔:与老师相隔了二十年的时间。
- 登高我何思:登上高台,诗人在思考些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清初学者、乾嘉时期的文化现象、道咸时期的佛教复兴以及世风变化的描写,反映出社会变迁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时代变迁中士人品行保持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