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积潦二尺强,暑雨为溽忽变凉。
须臾晴景复阴曀,梧桐翻叶鸟宿梁。
累月休假犹旁皇,南北多兵怀我乡。
一身不归又秋至,跂彼织女日七襄。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宣南积潦二尺强,暑雨为溽忽变凉”,描写了诗人在宣南看到积水深达两尺多的情形,同时描绘了暑雨过后忽然间天气凉爽的情景;颔联“须臾晴景复阴曀,梧桐翻叶鸟宿梁”则描述了天气转晴后的景象,即天阴了,梧桐叶子也翻卷起来,鸟儿飞到屋梁上筑巢;颈联“累月休假犹旁皇,南北多兵怀我乡”写诗人长期休假在家,但因战乱而感到不安;尾联“一身不归又秋至,跂彼织女日七襄”表达诗人自己不能回家过节的遗憾。全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宣城南边的积水深达两尺多,盛夏时节一场大雨后突然变得凉爽起来。顷刻间晴朗的天空又阴云密布,梧桐树翻卷着落叶,鸟儿栖止在屋梁。
诗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假了,但是因为战乱的缘故仍然感到心绪不安。身在他乡,又到了一年中的秋季,只能遥望织女星。
赏析:
本篇是唐代边塞诗名作《从军行》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秋天赴河西节度使所辖的武威时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因此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诗人抵达宣南后所见的景色。宣南即今北京宣武门以南地区,这里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地势较高,地势开阔。“积潦”,指积水。积水深达二尺以上,可见连降暴雨,水势汹涌。“溽”,湿闷的意思。暑雨过后,天气突然变得凉爽起来。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是借景抒情,暗寓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颔联写诗人离开京城后所见的景色。“霁”字写出了天气转晴,“阴曀”二字写出了天色阴暗、乌云密布的景象。诗人由晴转阴,似乎暗示着战乱即将发生。“梧桐翻叶”“鸟宿梁”,形象地描绘出天将下雨的征兆。这一联是承上启下,过渡到颈联。
颈联写诗人离家在外,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愁。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含蓄,表面上写诗人在南方休假在家,实际上却处处透露着战乱带来的不安:“累月休假犹旁皇”,意思是说,诗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假了;“多兵怀我乡”,意思是说,由于战乱的原因而使得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担心自己会失去家园。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担忧,又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
尾联写诗人遥想故乡,期盼和平安定的生活。“跂彼”,即踮起脚尖。“织女”,传说中的天上仙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虽然身在异乡不能回家过节,但每当看到天空中的织女星时,我的心就会为之一动,渴望她能保佑我们天下人平安幸福。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他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平息战乱、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情驭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个人的感受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