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固无厌,驵侩岂能国。
轻心重自侈,召侮乃此极。
与君抚铜驼,早料在荆棘。
苍天复黄天,一夕坼其北。
嗟君困玉貌,安得传羽翼。
修罗初雨兵,及终有难测。
万方必熛怒,将以荡昏黑。
瓦注谁寸全,惨澹入新域。
正虞文字烬,何止烟焰逼。
君勤徵文献,我亦好浪墨。
旧京真可念,下笔意千织。
南迁判祸始,北顾几惭色。
他年传佥言,追想共悽恻。
【注】兑之:即张浚。南迁:南宋高宗赵构于1127年逃到南方,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渡”。
译文:
你留下滞留旧京城的诗来示我咏山野史亭一诗有句子云贞祐南迁知祸始天兴北度赖身留感念其语赋此寄之 夷狄固无厌,驵侩岂能国。
轻心重自侈,召侮乃此极。
与君抚铜驼,早料在荆棘。苍天复黄天,一夕坼其北。
嗟君困玉貌,安得传羽翼。修罗初雨兵,及终有难测。
万方必熛怒,将以荡昏黑。瓦注谁寸全,惨澹入新域。正虞文字烬,何止烟焰逼。
君勤徵文献,我亦好浪墨。旧京真可念,下笔意千织。
南迁判祸始,北顾几惭色。他年传佥言,追想共悽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浚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他对友人被贬谪的深深关切和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诗人开篇就点明了主题,指出夷狄固然贪婪无厌,但奸商却能利用时机谋取私利。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奸商的不满,也暗示了国家政治上的腐败和混乱。接着,诗人以“轻心重自侈,召侮乃此极”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失望和忧虑。他认为国家的政治风气不正,导致民众生活困苦,国家危难不断。
随后,诗人转而描绘了自己对友人的处境深感同情的心情。他用“与君抚铜驼,早料在荆棘”来形容自己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和不安。他认为友人身处逆境,如同被贬谪的官员一样,生活在痛苦和困扰之中。然而,他也相信友人能够坚强地面对困境,就像他在信中所写的那样:“苍天复黄天,一夕坼其北。”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坚定信心。
尽管诗人对友人充满了同情和关心,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用“君勤徵文献,我亦好浪墨”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他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员,应该勤勉尽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他也愿意用自己的笔墨为国效力,为国家的未来献计献策。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他认为虽然友人被贬谪到了远方,但他依然能够在新的领域里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听到友人的好消息,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怀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国家的官员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