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极抛书独看星,隔帘灯火亦青青。
虚名内反真成痗,浊世相遭孰肯醒。
祇恐沙虫噀衣袂,尚馀芳草伫郊坰。
紫泉只尺烟霞锁,起蛰春雷待我听。
【注释】
- 看星:观赏星星。
- 倦极抛书:形容极度厌倦,放下书本。
- 隔帘灯火亦青青:隔着帘子看见的灯光依旧那么明亮。
- 虚名内反真成病:指虚名反而成了真正的疾病。
- 浊世相遭:在污浊的世间相遇。
- 孰肯醒:谁肯清醒。孰,哪个、谁。
- 沙虫噀衣袂:沙虫喷出的血溅到衣服上。噀,吐着水或血。
- 芳草伫郊坰:芳草长在郊外。伫,留止。
- 紫泉只尺烟霞锁:指紫泉之侧,只有一尺长的云雾和山峦被锁住了。紫泉,即紫阳洞,在江西铅山县。
- 起蛰春雷待我听:春天的雷声已经惊醒蛰伏的动物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自己独看星辰时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忧虑之情,表达了对名利场中浮华的不屑,同时寄寓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了作者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个性的坚强意志。
“倦极抛书独看星”,这两句是第一联,写诗人独自欣赏星空时的感受。“倦极抛书”,意谓心力交瘁,无心读书,只好将书丢开,专心观星赏月。“抛书”而“看星”,足见心情之苦。“隔帘灯火亦青青”,这两句是第二联合首。“隔帘灯火”,犹言窗外灯火。“亦青青”三字既写景又抒情。“青”,指灯火闪烁不定的光芒;“青青”,即摇曳生姿,形容灯光明灭不定,忽明忽暗,给人以朦胧之感。此句以“亦青青”三字总领前二句,写诗人观星赏月的情景;同时又以“隔帘”一词暗示诗人心境之孤寂。
颔联:“虚名内反真成病,浊世相遭孰肯醒?”颈联:“沙虫噀衣袂,尚馀芳草伫郊坰。”尾联:“紫泉只尺烟霞锁,起蛰春雷待我听。”
“虚名内反真成病,浊世相遭孰肯醒?”“虚名内反真成病”是说那些虚名其实成了真正的疾病。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虚名”就是“虚病”。诗人用“内反”二字写出了这种病态的实质,说明虚名不仅没有给诗人带来快乐,相反却成了精神上的负担。诗人认为虚名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背道而驰,所以才会“真成病”。“浊世相遭”指诗人所处的污浊社会,诗人感叹在这样的社会中谁能醒悟呢?这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颈联:“沙虫噀衣袂,尚馀芳草伫郊坰。”意思是说沙虫喷血溅到衣服上了,但芳草还在原野上生长。“尚馀芳草伫郊坰”,意思是芳草还在原地生长,没有被破坏掉。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沙虫喷血溅到衣服上,沙虫死了,但血液却没有完全消失,留在了衣服上;芳草依然生长在原野上,虽然经历了沙虫的攻击,但依然茁壮成长。这两个意象都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尾联:“紫泉只尺烟霞锁,起蛰春雷待我听?”意思是说只有紫色的泉水被烟雾所包围,只有一缕春雷在等待着我。“紫泉”,指紫阳洞。“起蛰”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春雷待我听”是说春天的雷声已经唤醒了蛰伏的动物,等待它们出来活动。这里诗人用一个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春天代表着新生和希望,而雷声则是大自然的呼唤,预示着万物复苏的到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既有深沉的人生感悟,又有豪放的个性张扬,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及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