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门前过,落花天上来。
竹竿丝袅袅,长倚钓鱼台。
【注释】
春水:春季里流动的河水。
竹竿丝袅袅:形容垂钓时竿子上的丝绳随风轻摇的样子。
长倚钓鱼台:指垂着钓竿久久不肯离去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作者在春天看到门前流水和天上飘落的花瓣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钓鱼台的向往之情。
首句“春水门前过”,点明时间,也点明了地点——家门前。这一句描写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春天的河水在门前流淌,水面上漂浮着花瓣。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还通过“春水”二字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希望与生机。
次句“落花天上来”,“天上来”三字既形容了花瓣的轻盈,又表现了它们的飘洒之态,仿佛是天女散花般的美丽景象。这一景象与“春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动人的美。
第三句“竹竿丝袅袅”,用“袅袅”来形容钓竿上的丝绳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既形象地描绘了钓鱼时的场景,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这一细节描写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让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末句“长倚钓鱼台”,则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台的向往之情。这里的“长”字,既表现了诗人对钓鱼台的钟爱,也表现了他想要在此度过悠闲时光的愿望。这种情感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追求,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钓鱼台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