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竟生颓祸,人争唱《董逃》。
空闻宣虎节,莫肯解牛刀。
举国成狂病,群官作贼曹。
驴王兼狗相,踊跃喜同袍。
注释解析
1. 天竟生颓祸,人争唱《董逃》。
关键词: 天竞、颓祸
含义: 这里指的是天意或上天注定的灾难降临人间。
赏析: 诗人用“天竟生颓祸”来表达对天意和宿命的看法,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天安排的,无法改变。接着通过“人争唱《董逃》”,表达了人们对逃避现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命运不可抗力的无奈感。
2. 空闻宣虎节,莫肯解牛刀。
关键词: 宣虎节、解牛刀
含义: “宣虎节”和“解牛刀”分别指代古代的官职和技能。前者可能是指掌管军队的高级将领,后者则是指擅长农业耕作的技术。
赏析: “空闻宣虎节”意味着虽然拥有高官显爵,但人们却不使用自己的才能去管理国家,而是沉溺于享乐,这表达了一种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评。而“莫肯解牛刀”则反映了对普通人缺乏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现实批判,暗示了社会的整体水平不高,需要提升。
3. 举国成狂病,群官作贼曹。
关键词: 举国、狂病
含义: 这里指的是整个社会都陷入了狂热和病态的状态。
赏析: 通过“举国成狂病”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无序状态,人们的行为失去了理智,变得盲目和狂热。“群官作贼曹”进一步强调了政治腐败的现象,官员们不务正业,反而成为了盗贼的帮凶,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批评。
4. 驴王兼狗相,踊跃喜同袍。
关键词: 驴王、狗相
含义: 这里可能是比喻那些无能且自私的领导者,他们如同驴一样懒惰无能,又如狗一般狡猾无耻。
赏析: 最后两句通过“驴王兼狗相”和“踊跃喜同袍”来讽刺那些表面看似英勇实则不堪一击,只知追求个人私利的领导人。这种讽刺手法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即对时政的深刻批判。
译文
天意降下灾祸,人人都想逃避现实。《董逃》的故事让人心向往之。
只听闻朝廷中有宣武将军的名号,却不见他运用武力;也不愿见到他挥舞宰牛刀的技艺。
整个国家都成了疯狂的病人,百官成了强盗的帮凶。
连驴子王也变成了狗的样子,却依旧热衷于与同僚为伍。
赏析
这首诗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注。通过对比和讽刺,诗人揭示了官场中的种种弊病,以及对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领导者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而又不失幽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