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沈沈者,翻闻篝火鸣。
潢池纷盗弄,枉矢竟流行。
白棓天魔舞,丹书鬼卒名。
人言十常侍,内应早连盟。
王屋沈沈者,翻闻篝火鸣。
潢池纷盗弄,枉矢竟流行。
白棓天魔舞,丹书鬼卒名。
人言十常侍,内应早连盟。
注释:
- 关键词:
- 王屋:指的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附近。
- 沈沈者:形容山势高峻、深邃的样子。
- 篝火鸣:指点燃的火把在黑暗中闪烁的声音。
- 潢池:指混乱的水域或场所。
- 纷盗弄:形容盗贼猖獗,四处作乱。
- 枉矢:指被滥用的箭矢,比喻无辜的人遭受冤屈。
- 白棓:古代的一种武器,用木头制作,形状像手杖。
- 天魔:形容非常强大的力量或势力。
- 丹书:指红色的标记或印记,这里用来象征忠诚和使命。
- 鬼卒:古代对士兵的称呼,这里可能暗指忠诚的卫士。
- 十常侍:指东汉末年十位专权的宦官,此处可能隐喻政治上的奸臣。
- 内应:指内部的人提供帮助或支持。
- 连盟:指暗中结盟,这里指密谋策划。
赏析:
黄遵宪的《京乱补述六首》是一组反映晚清社会动荡和个人感慨的诗歌。此诗通过描绘一幅混乱的社会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首句“王屋沈沈者,翻闻篝火鸣。”以王屋山的深沉来象征社会的动荡不安,而篝火的微弱光芒则映衬出人们心中的迷茫和恐惧。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视觉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和艰难。
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描绘了社会的混乱状态:“潢池纷盗弄,枉矢竟流行。”这里,“潢池”指的是混乱的水域,而“盗弄”和“枉矢”则分别暗示了盗贼猖獗和无辜受害的情景。这些词汇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白棓天魔舞,丹书鬼卒名。”这两句通过对“白棓”和“丹书”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斗争和忠诚的象征。其中,“白棓”象征着无坚不摧的力量,而“丹书”则是忠诚和信仰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也表达了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最后几句“人言十常侍,内应早连盟。”则进一步探讨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背景。这里的“十常侍”指的是东汉末年十位专权的宦官,他们在朝政中的腐败和无能给国家带来了灾难。而“内应”则暗示了这些宦官与外敌勾结、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那些破坏国家稳定、危害人民利益的人和行为的强烈谴责。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受和担忧。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直接写照,也是对未来的警示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