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成都会,迁流或百年。
土音晓鴂舌,火色杂鸢肩。
马粪犹余臭,牛医亦值钱。
奴星翻上座,舐鼎半成仙。

这首诗是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所作的新加坡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七首。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化外成都会,迁流或百年。
化外之民(即非中国化的外国人),聚居之地成为都会,人们在此迁徙,可能已经过去了百年。

土音晓鴂舌,火色杂鸢肩。
土音,指当地语言;晓鴂,即杜鹃,一种鸟类;火色,指火焰的颜色;鸢肩,指的是鹰类的翅膀。这里描绘了一个场景,当地人使用当地的语言,与自然界的生物如杜鹃鸟和鹰类一起共存。

马粪犹余臭,牛医亦值钱。
马粪和牛医都是动物排泄物,但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马粪曾经还有余臭,而牛医的价值却因为牛病而变得珍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动物排泄物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

奴星翻上座,舐鼎半成仙。
这里的“奴星”指的是奴隶,而“舐鼎半成仙”则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引用。在古代传说中,舐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所以这里用来形容那些通过劳动获得尊重和地位的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新加坡化外之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动物排泄物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