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行旅稀,语闻浣花老。
我见殊不然,劳人多草草。
前车接后车,鱼贯争古道。
行色或辉煌,形容半枯槁。
是各有室家,亦岂无翁媪。
置酒亦足娱,寒馑讵不早。
而必冲寒行,风霰犯昏晓。
我亦厕其间,躯比一粟渺。
何意号寒虫,转作流离鸟。
一贫能驱人,环顾忧心悄。
【注释】
车:指轿子,古人出行常坐轿。浣花溪:即浣花溪水,在今成都市西门外,为成都名胜之一。语闻: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殊:很。劳人:劳累的人。草草:匆忙、仓促。前车:指前面的人。接:接连。鱼贯: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辉煌:形容色彩鲜明。形容:容貌、仪态。是:代词,指那些有家庭的人。亦岂:难道。无:没有。翁媪(ǎo):老年人,媪指老年妇女。置酒:摆设酒食。娱:娱乐。寒馑:灾荒,饥荒。讵(jù)不:难道不。必:必定。冲寒行:冒严寒而行。风霰(xiǎn):风雪霜雹的总称。犯:冒犯。号:叫唤。一粟:极小的谷粒。渺:渺小。何意:哪里想到。号:哭叫。寒虫:冻死的虫。转作:变成。流离鸟:流落失所的鸟。
【译文】
天寒地冻路上行人稀少,听到他们说的言语觉得奇怪,我所看到的却与他们大不相同,那劳苦的人都是匆匆忙忙。前面的车辆接连不断,后面的车辆也一个紧接一个,都争着走在古老的道路上,有的还披着锦绣衣裘。有的则衣着简陋面色消瘦,这是由于各有自己的家庭,难道就没有老人们和妇女们吗?他们摆下酒席,足以使人感到快乐,但灾荒已经发生,为什么还一定要冒着刺骨的冷气去赶路呢?然而他们还是必须冲破寒风前行,风雪冰雹使他们遭受了袭击,从早到晚都在昏暗之中行进。我也是其中一员,身躯比一粒谷子还要渺小。哪里想到那些号哭的寒虫,会变成流离失所的鸟儿,一贫如洗的人们,竟能使我们这些环顾四周的人感到忧愁和不安啊!
【赏析】
《车中杂诗》共有八首,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观察旅途中遇到的一些人物,写出了旅途中的艰辛以及人们对苦难的不同态度。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个凄清的冬日行旅图:天气寒冷,道路荒凉,行人稀少,而“浣花溪”一带却十分热闹。作者看到这种反差,不禁发出了疑问:“我见殊不然,劳人多草草。”这两句表达了对那些只顾自己匆匆赶路、不顾他人的人的不满情绪。接着又以“前车”和“鱼贯”来比喻前面的人,说这些人都像鱼一样排成一线,一个跟着一个地走着,而且都急着赶路,不顾别人。诗人用这样的比喻,既写出了他们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他们的自私和冷漠。
诗的后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困苦景象。有的人家虽然贫穷,但并不缺乏食物;有的人虽然没有老人和妇女,但也有自己的亲人。然而,这些人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在赶路,于是便摆出酒席来招待客人,让客人感到高兴。但是到了灾荒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冒着刺骨的寒风去赶路呢?对此,诗人发出了疑问:“寒馑讵不早?”这句话既表达了对灾荒发生得过早的不满,又表达了对那些只顾赶路不顾他人的人的不满。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说:“而我亦厕其间,躯比一粟渺”,意思是说自己也处在这个队伍之中,自己的身体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米粒一样渺小。诗人在这里用“一粟”来形容自己的身体,既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夸张,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感叹。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奈和悲哀。“何意号寒虫,转作流离鸟。”诗人用“寒虫号”来象征那些只顾自己赶路不顾他人的人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整个旅途中人们的共同感受的总结:“一贫能驱人,环顾忧心悄。”意思是说,贫穷可以驱使人们做出许多不道德的事情,而当人们在灾难面前环顾四周时,也只能怀着担忧的心情默默地承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