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吟露蛩,兀兀拣书蛃。
裹身热尘中,百法不化冷。
岂期北海筵,得列西园梗。
顾眄一生辉,华心渺思逞。
缇室飞纤灰,春力一何猛。
可知天地心,不在千桃杏。
奈何嬉春人,必待月如寎。
贱子工谈俳,群公任歌郢。
作赋虽不成,吾以志吾幸。
乙未年除夕前五日,笥河先生偕集陶然亭,分韵得“影”字。
萧萧吟露蛩(qióng),兀兀拣书蛃(huī)。
裹身热尘中,百法不化冷。
(蟋蟀鸣声)萧萧地在露水中哀吟着,(我)默默地挑选着那些被蠹虫蛀坏的书籍。裹身热尘中,百法不化冷。
(这两句诗写诗人与同游者一起赏秋的情景,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岂期北海筵(yán),得列西园梗。
顾眄一生辉,华心渺思逞(chěn)。
(没想到我们能参加北海的盛宴,也能成为西园中的一根小草。望着自己一生的光荣与辉煌,心中却充满了渺茫和无奈。)
缇室飞纤灰(tí shì fēi xiān huī),春力一何猛(měng)。
可知天地心,不在千桃杏(zǐ)。
(春天的力量是多么强烈啊!只有天地之心才能理解,它并不在于千桃杏的繁华。)
奈何嬉春人,必待月如寎(zhōu)。
贱子工谈俳(pái),群公任歌郢(yǐng)。
作赋虽不成(wèi),吾以志吾幸。
(为什么人们要等到月亮明亮的时候才去欣赏春天呢?而我虽然不会作诗,但我有我的幸福。)
赏析:
这首诗是乙未年除夕前五日,笥河先生与同游者一起赏秋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