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
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
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
一邱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

白沙岭

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

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

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

一邱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

注释:

白沙岭:指在白沙镇附近通往大坝的山路上的一座小岭。 岭头:指山之高处。 征车:运送军粮、给养等物资的军车。 日万计:形容车辆很多。 石成沙,难平山作地:山石被磨成了细砂,难以平整,而山石又被当作路基铺在了路上。 尘头:尘土飞扬。 昏一山:使山峰变得昏暗。 何事:何必。 一邱(qu 沟):指低洼的地方,如水塘。 一壑(hè 壑):指深长的山谷。 佳处:美好的地方。 何事:何必。

赏析:

《白沙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白沙岭时写下此诗。白沙岭位于今四川新津县南,是古代由成都往西到乐山一带的重要驿站,也是唐代西南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首联“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开篇点题,说明自己是在前往白沙岭的路上。这句诗中的“岭头”和“征车”都是点明自己正在行走的状态,而“来往日万计”则表明了时间的紧迫和路途的漫长。

颔联“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进一步描绘了白沙岭上的景象。这里的“石成沙”和“难平山”都是对山石的描述,而“难平山作地”则形象地表达了山体巨大、难以搬运的情景。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白沙岭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继续描述着白沙岭上的景色。这里的“尘头飞起”和“昏一山”都是对山间云雾的描绘,而“日暮不见飞鸟还”则表达了时间已晚,鸟儿已经离去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白沙岭上雾气缭绕和鸟儿离去的描绘,展现了白沙岭夜晚的宁静之美。

尾联“一丘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则是对白沙岭美景的赞美。这里的“一丘一壑有佳处”和“何事作山当道路”都是对白沙岭美景的描绘,而“佳处”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白沙岭美景的喜爱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白沙岭的美丽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珍视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白沙岭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