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厌培塿,离地苦不高。
抱此十年志,乃与兹峰遭。
天风卷游袂,群峭争来朝。
地轴昔倾折,屹立支崇标。
一障东南山,不遣随海涛。
阴阳拆支脉,散衍如牛毛。
匡庐及天目,得一皆自豪。
开凿此最后,灵秘常中韬。
藏景达休彩,夜夜烛斗杓。
谁遣浮丘徒,挈袖来游遨。
锖气盗已尽,所剩粕与糟。
真宰一上诉,许与人气交。
兹峰独峻绝,一力当青霄。
太古积霞气,郁作青精苗。
世人不能采,采之寿松乔。
嗟嗟含生俦,杳火纷煎熬。
孤心入卑视,八表何寥寥。

天都峰

昔游厌培塿,离地苦不高。

抱此十年志,乃与兹峰遭。

天风卷游袂,群峭争来朝。

地轴昔倾折,屹立支崇标。

一障东南山,不遣随海涛。

阴阳拆支脉,散衍如牛毛。

匡庐及天目,得一皆自豪。

开凿此最后,灵秘常中韬。

藏景达休彩,夜夜烛斗杓。

谁遣浮丘徒,挈袖来游遨。

锖气盗已尽,所剩粕与糟。

真宰一上诉,许与人气交。

兹峰独峻绝,一力当青霄。

太古积霞气,郁作青精苗。

世人不能采,采之寿松乔。

嗟嗟含生俦,杳火纷煎熬。

孤心入卑视,八表何寥寥。

【注释】

  1. 昔游厌培塿:以前游玩时厌倦了培塿(地名)。
  2. 离地苦不高:离地面的地势太高。
  3. 抱此十年志:抱着这个志向(攀登天都峰)已经十年了。
  4. 乃与兹峰遭:因此与天都峰相遇(被邀请攀登)。
  5. 天风卷游袂:天空中的风吹起了衣袖。
  6. 群峭争来朝:群山争相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7. 地轴昔倾折:大地的轴线过去是倾斜的。
  8. 屹立支崇标:屹立在高耸的标尺上(比喻山峰)。
  9. 一障东南山:像屏障一样遮挡着东南方向的山脉。
  10. 不遣随海涛:不让它们随着海浪飘走。
  11. 阴阳拆支脉:阴阳两极分开了支撑山脉的支脉。
  12. 散衍如牛毛:分散开来像是牛毛一样。
  13. 匡庐及天目:庐山和天目山。
  14. 灵秘常中韬:灵秀隐秘之处常常隐藏起来。
  15. 藏景达休彩:景色美丽,色彩艳丽。
  16. 夜夜烛斗杓:夜晚点着蜡烛照亮北斗星。
  17. 谁遣浮丘徒:是谁派遣浮丘公(仙人)来游历(登山)。
  18. 锖气盗已尽:烟云消散殆尽。
  19. 所剩粕与糟:剩下的只有渣滓和糟粕。
  20. 真宰一上诉:真宰(神灵)一次告状(指请求神灵保佑登山)。
  21. 兹峰独峻绝:这座山峰峻拔无比。
  22. 太古积霞气:远古积累的霞光之气。
  23. 郁作青精苗:郁积成长成了青色的灵芝草。
  24. 世人不能采:世人无法采摘。
  25. 采之寿松乔:用它来祈求长寿如同松树和乔木一般。
  26. 嗟嗟含生俦:唉,那些生命啊。
  27. 杳火纷煎熬:烟雾缭绕,火焰不断燃烧煎熬着万物。
  28. 孤心入卑视:孤独的心进入低洼处观看。
  29. 八表何寥寥:天地之间显得多么寥廓。

【赏析】
天都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郊,因主峰高耸入云而得名,海拔1,734米。该词是一首登临庐山天都峰后所作咏怀之作。全词以“游”字为线索串联起整首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第一句“昔游厌培塿,离地苦不高”,回忆了曾经游玩时的厌倦之情,表达了对高处生活的向往。接着,“抱此十年志”,表示十年如一日地怀揣着登顶的决心和志向。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的厌倦和现在的坚持,突显出攀登的决心与毅力。

接下来的句子“天风卷游袂,群峭争来朝”,描绘了一幅天风拂动袖子,山峰争相迎接朝阳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山岳的雄伟壮观。“地轴昔倾折,屹立支崇标”,则进一步描绘了地轴的倾覆与山峰的高耸,强调了山峰的坚毅不屈。这些诗句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的诗句“一障东南山,不遣随海涛”,意味着天都峰如同一道屏障,守护着东南方向的山脉。“阴阳拆支脉,散衍如牛毛”,则描述了阴阳两极拆分支撑山脉的支脉,使得山峰更加错综复杂。这些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凸显了天都峰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感。

接下来的诗句“匡庐及天目,得一皆自豪”,提到了庐山和天目山,暗示了天都峰在这些名山之中的地位。“开凿此最后,灵秘常中韬”,表明这是最终的开凿,并强调了这里的灵性和秘境始终深藏不露。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天都峰深厚的感情和对其独特价值的认同。

接下来的诗句“藏景达休彩,夜夜烛斗杓”,描绘了天都峰上美景如画,如同点亮的北斗星一般迷人。“谁遣浮丘徒,挈袖来游遨”,则是说是谁派遣浮丘公前来游玩?这既是一种神秘的传说,也反映了人们对天都峰的喜爱和向往。“锖气盗已尽,所剩粕与糟”,则表达了云雾消散,留下的只是遗迹和残存的痕迹。

接下来的诗句“真宰一上诉,许与人气交”,则引入了“真宰”一词,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请求其庇护的心情。“兹峰独峻绝,一力当青霄”,则是说天都峰独自巍峨绝伦,直入青云之上。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天都峰的雄伟壮丽,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的三句“太古积霞气,郁作青精苗”,描绘了远古时期积累的霞光之气化育出了青精草。“世人不能采,采之寿松乔”,表达了世人无法采摘这些珍贵的药材,但可以凭借它们来追求长寿,就像松柏一般不朽。这几句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也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和理想。

全词以“游”字为线索串联起整首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