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秋月圆,卧病客心折。
经鱼沸夜潮,风马戛檐铁。
强步临前溪,光景渺凄绝。
瀼露树头明,红灯草根灭。
人鬼半天涯,凄魂敛商节。
辞家今半年,感此涕如雪。
三叹归幽斋,寒螀伴呜咽。

【赏析】

《中元僧舍》是一首五绝。诗题中的“中元”指的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称这一天为中元节,民间则称为鬼节、盂兰盆节,俗称“鬼月”,是传说中阴间的鬼门关大开的时候。诗中描写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作者在僧舍里所见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首句“初见秋月圆”,点明了时间是中秋之夜,诗人初见一轮明月高悬,这是全诗的引子。接着“卧病客心折”,写自己因为疾病卧床,心情十分低落。这两句看似平常,但通过“初见秋月圆”和“卧病客心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为后续的诗句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经鱼沸夜潮”,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情景:鱼儿在水中跃动,仿佛在迎接着潮水的到来。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静态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第三句“风马戛檐铁”,则是诗人在屋檐下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如同战鼓般激烈。这里的“风马”是指寺庙里的风铃,而“戛檐铁”则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力,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句“强步临前溪”,诗人虽然身体不适但仍勉强走到溪边,想要欣赏一下自然之美。然而,他看到的只是“光景渺凄绝”,意味着眼前的景色显得格外凄凉,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第五句“瀼露树头明”,虽然只有一点点露水挂在树枝上,但却让整个树林都显得明亮起来。这里的“瀼露”指雨后的露水。第六句“红灯草根灭”,则是说虽然地上的灯笼被点亮了,但是它们的光芒已经微弱到几乎看不到了。这里的“红灯草根灭”既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最后一句“人鬼半天涯,凄魂敛商节”,则是诗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感慨。在这里,“人鬼”指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界限,而“半天涯”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界限的遥远。诗人感叹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仿佛随时都可能成为另一个世界的一员。而“凄魂敛商节”则意味着在这种特殊的节日里,诗人感到自己的魂魄也被拉得很远,无法回到人间。

整首诗以“中元僧舍”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离别、寂寞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