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最忆是西泠,镜里双高未改青。
见说穿云开葛岭,不殊洗石出南屏。
几番金碧春边换,何处笙歌月下听。
到死不传封禅稿,斯人风节故亭亭。

【解析】

这是一首咏西湖的七言绝句,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一种赞美。全诗紧扣“忆”字,以西湖为线索,从湖光山色写到人物风节,层层深入,步步铺叙,意境深远。

“忆西湖”点明主旨,说明下文所写都是回忆中的西湖景色。“旧游最忆是西泠”,诗人回忆起在西湖中最为难忘的是西泠。“西泠”是西湖的一个地名,位于杭州城西南隅,风景秀丽,是杭州著名的游览胜地。

“镜里双高未改青”意思是:西湖之景,映入镜中,依然如故,两峰对峙,高耸入云,青翠欲滴,依旧如新。“双高”是两个山峰的名字,即雷峰和南高峰;“镜”指镜子;“青”指青翠之色。

“见说穿云开葛岭,不殊洗石出南屏”,“见说”意思是听说。“葛岭”“南屏”都是西湖名胜区。葛岭位于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小和山南麓,南屏则是在灵隐寺后面、飞来峰下,两者相距不远,同在西湖风景区内,但彼此独立。这里用一“见说”表明了诗人对这两处景点的熟悉与喜爱。“穿云开”,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洗石出”,形容水石清澄。两句的意思是:听说穿过云雾可以到达葛岭,就像从水中石上走出的一样,这和从南屏山上看到的景色并无二致。

“几番金碧春边换”意思是:春天的时候,湖边的金碧辉煌的景色不断更替。“金碧”指色彩绚丽,光彩夺目。这句的意思是:春天来临,西湖的景色也不断变化,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何处笙歌月下听”的意思是:在明月的照耀下,哪里还能听到那笙歌阵阵呢?“笙歌”泛指各种音乐声。这句的意思是:在月光下,哪还有笙歌声声不绝于耳的情景呢?

“到死不传封禅稿”,意思是:到了死的时候,也不会将封禅大典的奏稿流传下来。“封禅”是指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礼,祭天地山川的活动;“奏稿”指文章草稿。这句的意思是: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点,也不会把封禅大典的文章草稿留下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淡泊生活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湖游览时所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自己淡泊名利、安于淡泊生活的情怀。全诗围绕“忆西湖”这个题眼,通过描写西湖四季风光的不同特点及其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赞叹之情。

首句“忆西湖”,总提全篇,点出诗题。次句“旧游最忆是西泠”,诗人回忆起在西湖中最为难忘的是西泠。西泠是杭州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诗人曾经多次游览的地方,所以在这里特别提到西泠。第三、四句“镜里双高未改青”,诗人回忆起从前见到的西湖美景,两峰对峙,高耸入云,青翠欲滴,依旧如新。第五、六句“见说穿云开葛岭,不殊洗石出南屏”,用一“见说”表明了诗人对这两处景点的熟悉与喜爱。“穿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洗石出”形容水石清澄。两句的意思是:听说穿过云雾可以到达葛岭,就像从水中石上走出的一样,这和从南屏山上看到的景色并无二致。最后两句:“几番金碧春边换”,“笙歌”泛指各种音乐声。这句的意思是:春天来临,西湖的景色也不断变化,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到死不传封禅稿”,意思是:到了死的时候,也不会将封禅大典的奏稿流传下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淡泊生活的品质。全诗通过描写西湖四季不同的景观,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自己淡泊名利、安于淡泊生活的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