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笺分擘烛分持,四座交成自寿诗。
元子敢夸庚午顺,郎中多恐甲辰雌。
青苍路迥谁先达,草木年深我自悲。
作客岂逢贤地主,今宵杯至总难辞。

【注释】

丁酉正月四日自寿 其一:指诗人在丁酉年(1747)正月初四日写的自寿诗。丁酉,乾隆七年(1742)。彩笺:彩色的笺纸。元子:指自己。庚午顺:指庚午年(1750)顺利。郎中:这里指官署中的小吏。青苍:青色和苍色,这里借指青山。草木:指草木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自寿诗,抒发了作者在官场失意后的苦闷心情。

首联“彩笺分擘烛分持,四座交成自寿诗。”是说,我手捧彩笺,把蜡烛分开来,让四座客人都为我祝寿。“彩笺”,指彩绘的书信、诗稿等;“烛分持”,指将蜡烛分开来,使四座的人都能分得一份。此句以“分”字作主语,写出了宴会的气氛之热烈,也写出了主人的慷慨与大方。

颔联“元子敢夸庚午顺,郎中多恐甲辰雌。”是说自己不敢夸耀庚午年的运气好,而害怕甲辰年(即1754年)会像郎中那样倒霉。“元子”,对自己谦称为“元子”。庚午,即乾隆六年(1741年),诗人中进士后任庶吉士,这年春天被选为编修。这一年,乾隆帝八十大寿,他写了《八景》诗献寿,并有《己巳重阳前三日过重华宫观御制登高诗》七律一首,得到皇帝赞赏,从此青云直上。但诗人此时已厌倦了官场生活,所以用“庚午”二字来自嘲。“郎中”,指朝廷的官职低微的小官,如侍读、侍讲、侍讲郎、翰林院检讨等。“甲辰”,即乾隆十四年(1749年),诗人任礼部主事,因弹劾权臣和珅而被革职,从此在官场中失意,直到晚年才复起。

颈联“青苍路迥谁先达,草木年深我自悲。”是说,山路崎岖,道路遥远,谁能先一步到达山顶?草木茂盛,年深岁久,我却独自感叹。“青苍”,青色和苍色,这里借指青山。“路迥”,指山路遥远曲折。“草木年深”,指草木繁茂,时间长久。此两句是写自己对仕途的感慨。前句化用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句,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后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作客岂逢贤地主,今宵杯至总难辞。”是说,作为客人怎能遇到贤明的主人?今夜酒杯到来时,我也难以推辞。诗人在官场中失意,远离故土,四处漂泊,此时只能寄情于酒了。“作客”,指在外做官。“岂逢”,哪里能够遇到。“贤地主”,指贤明的朋友或主人。“今宵”,指今夜。“杯至”,指酒席丰盛。“总难辞”,指无论如何也推托不掉。此句是说诗人在官场失意时,只有借酒消愁。

全诗以自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失意时的苦闷心情和对仕途的无奈。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