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重九夜偶成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释: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然自伤。——在悲凉的深秋时节,很容易就到了重阳佳节,节日里的景物都让人感到悲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即使有酒和花也显得孤独寂寞,即使没有风吹雨打也更显得凄凉冷清。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依依依恋地眺望着水边的城郭,就像候鸟依恋着自己的家园;依恋地穿着寒冷的衣裳,月亮仿佛被霜冻住了一样。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只是庆幸自己的亲人还保持着真诚的谈话,一盏灯火的味道与家乡不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通过描写重阳佳节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首句“悲秋容易到重阳”点明了诗人此时所处的季节和时节,即秋天,重阳节。这里的“悲秋”并非单纯的悲叹秋天的到来,而是包含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容易到重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伤情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使得整首诗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愁之中。
次句“节物相催黯自伤”,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这里的“节物”指的是节日里的各种物品,它们往往象征着欢乐和祥和,然而在诗人眼中,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却如同无形的枷锁般束缚着他的内心,使他感到深深的压抑和痛苦。这种对比强烈的情感表达,使得诗人的悲秋之情更加浓烈。
接下来的句子“有酒有花翻寂寞”,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描述。这里的“有酒有花”原本应该是欢庆的象征,然而在诗人看来,它们反而成为了孤独的陪伴。因为即便有了这些物质上的享受,也无法填补内心深处的空虚和寂寞。这种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反差,使得诗人的悲秋之情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不风不雨倍凄凉”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升华。在这里,“风”和“雨”不再是简单的天气现象,而是代表着诗人心中的忧虑和不安。因为风雨本应带来清新和宁静,但在诗人看来,它们却带来了更多的凄凉和不安。这种对自然现象的主观解读,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独特。
整首诗以悲秋为引子,通过对节日里的物品、环境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