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阴中水雾腥,鹧鸪啼处一舟停。
无端浪挟巴丘白,不尽天垂梧野青。
窗外三江流浩浩,雨馀七泽气冥冥。
风波如此来何事,日暮愁心满洞庭。
注释:
1 槲叶阴中水雾腥:”槲”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阴”指树荫或遮蔽的地方。”水雾腥”形容水气蒸腾,带着草木的香味。
- 鹧鸪啼处一舟停:鹧鸪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通常被用作哀愁的象征。”一舟”指船只。”停”指停留。
- 无端浪挟巴丘白:”巴丘”是地名,位于长江中游。”无端”表示没有原因。”浪挟”形容波浪像挟持一样。”白”在这里可能是指白色的浪花或者是白色的东西被浪花夹带起来,这里理解为“白色”更恰当。
- 不尽天垂梧野青:”天垂”意味着天空高悬,如雨露般滋润大地。”梧野青”中的”梧”指的是梧桐树,一种常绿树种,其叶子呈绿色。
- 窗外三江流浩浩:窗外可以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泛指周围环境。”三江”指的是长江的支流之一。”浩浩”形容水流广阔、浩渺。
- 雨馀七泽气冥冥:”七泽”可能指的是洞庭湖等湖泊,也可能是指其他七条大河。”冥冥”形容天空昏暗,或者气氛压抑。
- 风波如此来何事:这里的”风波”既指自然现象也指社会动荡。”何事”即为什么,询问原因。
- 日暮愁心满洞庭:日暮时分,天色渐暗,诗人的心情更加郁闷,仿佛忧愁已经填满了整个洞庭。
译文:
槲树的阴影下雾气弥漫,水中的水气带着草木的香味。
鹧鸪啼叫的地方,一艘船静静地停下。
没有原因的波浪夹带白色的波浪,天空高悬着一片苍翠。
窗外的三江水浩浩荡荡,雨后的湖泊弥漫着阴暗的气息。
社会的动荡如同这波涛汹涌的风波,是什么原因?
黄昏时心情愁闷,忧愁填满了我的洞庭湖。
赏析:
《三江口阻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三江口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忧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首联描绘了江面上的美景与自然景象,颔联则通过鹧鸪的叫声引出作者的思考,颈联进一步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尾联则将个人的情感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相联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既有宏大的自然画面,又有细腻的个人感受,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