舲舷轻一叶,横渡正惊风。
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
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
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
【注释】:
- 舲(líng):古代一种船。舷(xuán):船边,也指船的侧板。横渡:泛舟渡河。
- 罗刹:这里泛指水。辞:告别。
- 皖公:这里是说皖江的长官,即皖州刺史。
- 九淮:指淮河的上游。垒:山。
- 一柱:指长江口的石钟山,又名中流砥柱。
- 周公瑾: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的杰出将领。镇雄:使国家强盛。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作者在一次渡江时,看到江上风景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生动,富有画面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联“舲舷轻一叶,横渡正惊风”两句描绘了一幅江面景象,诗人乘坐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渡过江来,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险恶和作者渡江时的艰难困苦。
颔联“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两句则是对岸上景物的描写。诗人告别了江岸上的水寇,与同船的人一同向皖州行进。这里的“罗刹”指的是江上的强盗,而“揖皖公”则是指与皖州的地方官员打招呼。通过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诗人在渡江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
颈联“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两句则是对江水流向的描绘。诗人看到了江面上的山川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这里的“九江淮垒”指的是长江上游的众多山脉,而“一柱海门通”则是指长江口的巨石山。这两句既展现了江水的蜿蜒曲折,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诗人回忆起历史上的周瑜,感叹他当年作为地方官的英姿飒爽、威武不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这首诗整体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江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