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
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
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
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
注释:
寄丽亭 其一
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
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
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
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苦、漂泊之情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己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思念。
第一句“书疏经年阔,乡关其远天。”描述了自己长时间未联系家人和朋友的情况,以及他们远在天边的家乡。这里的“书疏”是指书信,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已经变得疏远和困难。而“乡关其远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遥知一桥下,时泊五湖船。”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自己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常常在桥下看到五湖的船只。这里的“五湖船”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附近的湖泊,也可能是诗人对家乡的另一种象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湘草已堪折,塞鸿何处边。”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湘草是一种生长在湖南地区的植物,而塞鸿则是来自北方的鸟。这句诗中的“湘草已堪折”意味着诗人已经厌倦了在家乡的生活,而“塞鸿何处边”则表示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联“飘零吾分定,愁煞路三千。”是整首诗的总结句。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于离别的无奈。这里的“飘零”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命运,而“愁煞路三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担忧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之苦、漂泊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又展示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和忧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