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险扼重山,时清耕凿间。
腥风虎饮涧,寒月雁横关。
画角穿云出,惊沙点鬓斑。
明朝驰绝漠,谁遣大黄弯。
【注释】
天险:天然的险阻。
扼重山:指天险,重山,指华山。
时清:时值清明,春耕时节。
腥风:腥臊的气味。虎饮涧:老虎在涧边饮水。
寒月:月光寒冽。雁横关:大雁横过关口,形容秋天景象。
画角穿云出:形容号角声响彻天空。惊沙点鬓斑:指听到战鼓声,头发都竖起来了。
驰绝漠:奔驰到极远的地方。
谁遣:谁使唤、谁派遣。大黄弯:指用牛车拉运军粮。
【译文】
华山险峻扼守着重重山岭,清明时节春耕播种间。
腥风扑面虎在涧边饮水,寒冷的月光下大雁横过关口。
号角声穿云破雾传出边关,惊起的尘沙飞落在人鬓发之间。
明天就要奔赴辽阔沙漠征战疆场,谁派遣了大黄牛拉着的军粮?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雄浑壮丽的边塞风光图。前四句写天险、春耕;后四句写秋景、号角声。全诗语言质朴明快,富有音乐性,形象鲜明生动。首联“天险扼重山”一句中,将“天险”与“重山”并列,既写出了华山的高峻雄伟,也表现了它地势的险要,为全诗定下了豪迈雄壮的基调。接着,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时清耕凿间”的春景图,勾勒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气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颔联“腥风虎饮涧,寒月雁横关”两句写秋景,“腥风”二字使人联想到了虎,而“寒月”则使人联想到了雁,一个猛兽,一个飞禽,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环境的荒凉凄冷。颈联“画角穿云出,惊沙点鬓斑”,以声音和感觉相结合的方式,把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战士的英勇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明朝驰绝漠,谁遣大黄弯”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出征的将士们的豪情壮志。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美和战斗生活的严峻美,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战争生活的向往以及英勇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