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原是宰官身,护惜名花胜美人。
洛浦无媒空入梦,巫山有女孰传神。
从来艳质皆成幻,似此孤芳始觉真。
他日篱东重把酒,不辞沉醉卧香尘。
【注释】 柴桑: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洛浦、巫山:均为神话中男女幽会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菊花抒发作者的感慨和志向。前两句“柴桑原是宰官身,护惜名花胜美人”,写诗人从柴桑到洛阳赴任,沿途所见之景。柴桑,指诗人故乡。这里用典意在说明自己与菊花一样,也具有清雅超俗的品质,所以更值得爱护,甚至比美于“名花”。后两句“洛浦无媒空入梦,巫山有女孰传神”,以洛浦神女和巫山神女为比,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这首诗首二句说,柴桑原是做官的地方,保护好这朵名贵的菊花就像保护好人比保护美女更重要一样;后两句说,我虽然到了洛阳,但还没有得到朝廷重用的赏识,像洛水女神那样没有媒人介绍而只能梦中相会,像巫山女神一样有佳人而不知谁可以传神写照。
诗人以“柴桑”自喻,表明他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如能像柴桑一样,成为朝廷重臣,自然就会像保护名贵的菊花一样来保护自己。但他却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只好在洛阳徘徊,因此,他才感到失望,才感叹洛水女神不能与他相会,巫山女神也不能让他传神写照。这是诗人的牢骚。但是,牢骚归牢骚,牢骚并不能改变诗人的命运,他还是要继续等待,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诗人又表示:“他日篱东重把酒,不辞沉醉卧香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写自己的处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全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