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应是此花身,到处先逢送酒人。
开向霜天还倔强,移来月地倍精神。
英餐楚泽情非俗,秀撷陶篱句始真。
三径莫嫌颜色淡,胸怀原不染纤尘。

注释:

前身应是此花身,到处先逢送酒人。

开向霜天还倔强,移来月地倍精神。

英餐楚泽情非俗,秀撷陶篱句始真。

三径莫嫌颜色淡,胸怀原不染纤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作。诗人在辰阳舟中,偶遇蒋春岩观察绍宗赠送给他咏菊诗见赠,他随即叠和了十首咏菊诗中的第三首。全诗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前身应是此花身”,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前身的认同。他认为菊花的前身就是这朵花,因为菊花的特性与菊花非常相似。

第二句“到处先逢送酒人”,则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遇见送酒人的情境。诗人认为,菊花的品质就如同送酒人一样,都是值得赞美的对象。

第三句“开向霜天还倔强”,则表现了菊花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菊花在霜天绽放,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移来月地倍精神”,则是说将菊花移栽到月光下,使得它的精神更加焕发。这里的“月地”指的是明亮的月光环境,而“精神”则是指菊花的旺盛生命力。

第五句“英餐楚泽情非俗”,则描绘了菊花在楚地的景色中品尝美味的情景。诗人认为,菊花在楚地享受美食,这种情感并不是庸俗的。

第六句“秀撷陶篱句始真”,则是说从陶渊明的篱笆上采摘菊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意。这句话表明,只有真正理解菊花的人,才能从中领悟到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一句“三径莫嫌颜色淡”,则是说虽然菊花的颜色可能比较淡雅,但是它们的价值并不因此而降低。诗人认为,只要能够欣赏到菊花的美,就不应该嫌弃它的颜色淡雅。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