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耆旧半凋零,方期鲁殿岿然,典型常奉,骑箕惊遽返,问此后安危何恃,文献何征,惆怅对西风,环顾公私齐洒泪;
孔李通家敦夙好,讵料程门宛在,向往徒殷,遗范最难忘,忆当前冷署欢追,华堂欢宴,昂藏犹北道,眷怀今昔总伤心。
【注】
郭嵩焘,字筠仙,号玉池,湖南湘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军机大臣,曾随同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前往英国议和,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咸丰元年(1851),受命为钦差大臣,办理广东团练,镇压太平军。后被弹劾免职,旋以病归家。同治二年(1863),起用为两江总督,不久调任闽浙总督。光绪三年(1877),调任云贵总督,督办云南、贵州的防务,次年病逝。郭嵩焘是清季洋务派官员中较有作为的一位,他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改革措施,但终未能挽救中国的命运,反受外国势力的排挤打击,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鲁殿,指泰山上的东岳庙,相传为古代周公旦所建,因孔子曾拜谒而称“孔庙”。
骑箕,比喻飘泊不定。
文献,指典籍。
惆怅对西风,环顾公私齐洒泪;
孔李通家敦夙好,讵料程门宛在,向往徒殷,遗范最难忘,忆当前冷署欢追,华堂欢宴,昂藏犹北道,眷怀今昔总伤心。
【译文】
湖湘的耆旧凋零半,方期鲁殿岿然,典型常奉,骑箕惊遽返,问此后安危何恃,文献何征,惆怅对西风,环顾公私齐洒泪;
孔李通家敦夙好,讵料程门宛在,向往徒殷,遗范最难忘,忆当前冷署欢追,华堂欢宴,昂藏犹北道,眷怀今昔总伤心。
【赏析】
此诗为挽郭嵩焘所作。郭嵩焘,字筠仙,号玉池,湖南湘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军机大臣,曾随同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前往英国议和,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咸丰元年(1851),受命为钦差大臣,办理广东团练,镇压太平军。后被弹劾免职,旋以病归家。同治二年(1863),起用为两江总督,不久调任闽浙总督。光绪三年(1877),调任云贵总督,督办云南、贵州的防务,次年病逝。郭嵩焘是清季洋务派官员中较有作为的一位,他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改革措施,但终未能挽救中国的命运,反受外国势力的排挤打击,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首联:“湖湘耆旧半凋零,方期鲁殿岿然,典型常奉。” 意思是说:湖湘的耆宿已经凋零了半边,我正在期待鲁殿巍然屹立着,典型永远受到尊崇。
颔联:“骑箕惊遽返,问此后安危何恃?文献何征?”意思是说:骑着箕星突然返回,我不禁发问今后国家的安危该依靠什么?文献又从哪里去寻求呢?
颈联:“孔李通家敦夙好,讵料程门宛在,向往徒殷,遗范最难忘。”意思是说:孔门弟子李氏兄弟一向交好,岂料现在还有程门高弟存在,他们怀念先师的风范,向往之殷切,令人难忘。
尾联:“忆当前冷署欢追,华堂欢宴,昂藏犹北道,眷怀今昔总伤心。”意思是说:回想起当时冷落的书房欢乐追逐,华丽的厅堂欢宴,昂然挺立如同在北方道上,缅怀过去总使人伤心欲绝。
综观全诗,作者通过描绘湖湘耆旧凋零、孔李交好以及郭嵩焘晚年的凄凉境遇,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深深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