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舆图计已粗,单车竟入虎狼都。
纵然意气倾燕市,岂有功名到酒徒?
空向夫人求匕首,谁令竖子把头颅。
南来曾过邯郸道,试问人知剑术无?
诗名:荆卿故里
卷图计已粗,单车竟入虎狼都。
纵然意气倾燕市,岂有功名到酒徒?
空向夫人求匕首,谁令竖子把头颅。
南来曾过邯郸道,试问人知剑术无?
注释:
- 卷图计已粗,单车竟入虎狼都:形容易水边的情景,用“卷图”比喻荆轲准备的舆图,“计已粗”表示计划已经初步形成,而“单车”则暗示了他单枪匹马的决心。
- 纵然意气倾燕市,岂有功名到酒徒?:尽管在燕市中表现出了高昂的意气,但终究未能实现功名的成就,只能沦为一个饮酒之徒。这里表达了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愤懑。
- 空向夫人求匕首,谁令竖子把头颅?:诗人向夫人索要匕首以刺杀秦王未果,最终被田光之子所杀,这反映了他未能得逞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南来曾过邯郸道,试问人知剑术无?:诗人曾经路过邯郸,试图询问那里的人是否知道高超的剑术技巧,但无人能答,反映了自己技艺的失落感。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荆轲的壮烈事迹与悲剧结局,展现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命运多舛与理想破灭。首联“一卷舆图计已粗,单车竟入虎狼都。”展示了荆轲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前行,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与危险,也要为国家复仇的壮志豪情。颔联“纵然意气倾燕市,岂有功名到酒徒?”则反映了他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即使才华横溢,也难逃悲剧的结局。颈联“空向夫人求匕首,谁令竖子把头颅?”进一步揭示了荆轲悲剧的深层次原因—缺乏政治上的依靠和支持,以及对手的强大。尾联“南来曾过邯郸道,试问人知剑术无?”更是一种自我调侃或自嘲,表达出一种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叹。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荆轲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