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争竞之秋,生平无涯岸,无模棱,是大臣有容德量;
莫道事功未竟,他日书同文,车同轨,皆我公不死精神。
【注释】:
适当争竞之秋,指在秋天的适当时机(即秋高气爽时),要敢于争取竞争;生平无涯岸,指平生没有什么可以限制自己的界限。
无模棱,指不要犹豫不决;是大臣有容德量,意思是做大臣的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
莫道事功未竟,他日书同文,车同轨,皆我公不死精神,意思是不要说事业还没有完成,将来一定会实现的,就像我们国家的文字统一,道路也修得一样平坦。这都是我公不死的精神所决定的。
【赏析】:
这首《挽张百熙联》诗是光绪皇帝为他的师傅、大学士张百熙的挽联。张百熙是清末著名的改革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和外交工作,主张变法图强,兴办学堂,提倡女子受教育,主张与外国平等通商。1865年被选为总理衙门大臣兼总教习,1873年任户部尚书兼管学海堂。189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他被革职留任,1899年病死于北京。光绪皇帝为他写了一副挽联:“适当争竞之秋,生平无涯岸,无模棱,是大臣有容德量;莫道事功未竟,他日书同文,车同轨,皆我公不死精神。”这副挽联,充分表达了光绪皇帝对张百熙这位老师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其人格、品质的高度评价,对张百熙生前的功绩和遗志表示了高度的赞扬。
上联“适当争竞之秋,生平无涯岸,无模棱”,意思是说,正当秋季这个适合竞争的时候,您的一生没有什么地方能够限制自己,不犹豫不定。这里,“争竞”指的是竞争,“秋高气爽”是指秋季天气晴朗,气候宜人,适宜人们进行各种活动。“争竞之秋”比喻一个适合竞争的好时节。而“争竞”又可以理解为竞争、争斗、斗争等。所以这里的“争竞之秋”可以理解为一个适合进行各种竞争、争斗或斗争的好时节。“争竞”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争夺、竞争。“争竞之秋”则是一个名词性短语,指的是一个适合进行竞争的时期或阶段。“生平无涯岸”的意思是说,您的一生没有什么可以限制自己的界限。这里,“涯岸”可以理解为界限、范围、范围之外的地方等。而“生平”则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全部经历。“无涯岸”则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意思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限制自己的。
下联“莫道事功未竟,他日书同文,车同轨,皆我公不死精神”。意思是说,不要说事情还没有完成,将来一定会实现的;就像我们国家的文字一样,将会统一;道路也会修得一样平坦。这里,“他日”可以理解为将来、未来。“书同文”的意思是文字相同,也就是用同一个字体来书写不同的内容。而“车同轨”则是说道路相同,也就是用同一规格的道路来铺设不同的地方。“皆我公不死精神”则是说都是您(我)坚持的精神使然。“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坚持的意思。“精神”则是指精神、意志等。“不死精神”则是一个固定搭配,意思是坚定不移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赞美张百熙老师的高尚品格、坚定信念以及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对张百熙老师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