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闭柴门掩绛纱1,只缘惜静避喧哗。
耽疏不入时流辈2,一味长吟度岁华。
【注释】
1.柴门:指农家茅草盖的门。掩:遮盖。绛纱:一种红色的丝织品,这里用以指纱窗。
2.耽疏:喜爱、沉迷于诗文的吟诵。时流辈:当时的文人雅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写自己“深闭柴门”,只缘怕人打扰,来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尘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意蕴深厚,含蓄典雅,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田园牧志诗。
此诗以写景开首,勾勒出一幅宁静淡泊的春日景象:诗人独处一室,深闭柴门,用纱帘遮门,只留下一条窄窄的缝隙,以便透进几缕阳光。透过那细小的缝眼,诗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景色:桃花灼灼、杨柳依依、莺歌燕舞、蜂飞蝶舞……然而,这迷人的春光并没有引起诗人的注意,相反,他更爱的是那静静流淌的溪水,在潺潺的水声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只缘惜静避喧哗”一句,是本诗的关键。这句不仅点出了诗人独居的由来,还表明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恶。他之所以要远离尘嚣,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便能更好地品味生活的美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耽疏不入时流辈”一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喜欢独自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这种情感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人们往往因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导致身心疲惫不堪。然而,对于诗人来说,他早已看透了这一切,因此才会选择远离喧嚣,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满足。
最后一句“一味长吟度岁华”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总是独自一人吟咏诗词,以此来度过漫长的岁月。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显得有些孤独,但却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诗人在这里展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他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