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瞵鹗视万千端1,敌忾无方泪不干2。
破闷对花常酌酒,遣愁依月独凭栏。
桃源仙境难重觅,棘地3铜驼未忍看4。
际此苍茫身世感,且挥琴韵强心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联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 感时二首 其一
- 鹰瞵鹗视万千端:这是一句诗,描绘了鹰和鹗(即老鹰和猫头鹰)的眼神,形容目光炯炯有神,寓意深远。鹰瞵鹗视,意指鹰的目光犀利而锐利,可以洞察秋毫。
- 敌忾无方泪不干:这一句表达了作者面对国难时的情感,他为国家的困境感到愤慨,但不知道如何应对。这里的“敌忾”指的是对敌人的愤怒,“无方”表示方法或策略的缺乏。
- 破闷对花常酌酒:描述了一种解脱烦恼的方法,即通过饮酒来消解心中的郁闷。这里“破闷”意味着打破沉闷,“常酌酒”则是指经常喝酒。
- 遣愁依月独凭栏:进一步描绘了饮酒消愁的场景,作者在月光下独自倚靠栏杆,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忧愁。
- 桃源仙境难重觅:这句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即传说中的桃花源,那是难以再次找到的理想之地。
- 棘地铜驼未忍看:这里的“棘地”可能指的是荒凉、贫瘠的土地,而“铜驼未忍看”则是指看到这样的环境让人心痛。
- 际此苍茫身世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即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面前,个人的身世显得如此渺小。
- 且挥琴韵强心宽:这是整首诗的结尾,作者用挥洒自如的琴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宽慰自己的心灵。
- 注释与赏析:
- “感时二首 其一”是这首诗的题目,暗示了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当前时代的感受和思考。
- “鹰瞵鹗视万千端”,通过鹰和鹗的眼神,象征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敌忾无方泪不干”,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无力感。
- “破闷对花常酌酒”,通过饮酒来缓解心中的郁闷,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 “遣愁依月独凭栏”,进一步描绘了饮酒消愁的场景,体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行为。
- “桃源仙境难重觅”,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即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棘地铜驼未忍看”,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不公,让人心生痛苦。
- “际此苍茫身世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 “且挥琴韵强心宽”,以挥洒自如的琴音来抒发情感,以此来宽慰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