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诵金刚般若经1,逍遥物外养虚灵2。
居因近竹心无俗,性喜培花手不停。
细草作裀流作枕3,远山为户石为屏。
松林反照天然画4,一路樵歌醉后听。

这首诗的原文是:“叠《山居》原韵”,下面我将逐句解释并给出相应的译文。

长诵金刚般若经——长读(反复)金刚经(即《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意味着深入思考和实践。
逍遥物外养虚灵——逍遥,超然自在;物外,超脱世俗;养虚灵,保持清静的心灵。
居因近竹心无俗——由于靠近竹子,心灵变得纯净无垢。
性喜培花手不停——喜欢培养花草,不停地劳作。
细草作裀流作枕——用细小的草作为垫子,流水作为枕头。
远山为户石为屏——远处的山作为门扉,石头作为屏障。
松林反照天然画——松树林中的光影如天然的画作。
一路樵歌醉后听——在归家的路上听到樵夫们唱歌,喝得醉醺醺后去聆听。

译文:
长读金刚经,超脱世俗纷扰;
逍遥自在,保持心灵清静。
居所靠近竹林,心灵变得纯净;
喜爱种植花草,勤劳不懈。
以细草作垫,流水作枕,生活舒适惬意;
远方的山峰如同门户,岩石成为屏障,风景如画。
松林里的光影,宛如天然的画作,美不胜收;
一路上,听着樵夫们的歌声,醉意朦胧中继续前行。

注释:

  1. 长诵金刚般若经:《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讲述了“空”的观念,强调一切皆空的思想。这里的“长诵”表达了反复诵读,深入领会其内涵的决心。
  2. 逍遥物外养虚灵:逍遥,表示自由自在,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物外,指超然物外,不受外界干扰。养虚灵,意味着修养内心,保持清明的精神。
  3. 居因近竹心无俗:居因,意为住所;近竹,说明住所靠近竹子。心无俗,指的是心态纯洁,不被世俗污染。
  4. 性喜培花手不停:性喜,意为喜好;培花,指种植花草。手不停,表示做事勤快,不辞辛劳。
  5. 细草作裀流作枕:细草,指细小的草;作裀,是将细草铺设成垫子;流,形容水流动的样子;作枕,将流水做成枕头。
  6. 远山为户石为屏:远山,远处的山;为户,象征门户;石为屏,指用石头作为屏障。
  7. 松林反照天然画:松林,指松树林;反照,指阳光从松树间反射;天然画,比喻自然景观如同一幅画。
  8. 一路樵歌醉后听:一路,形容路途遥远;樵歌,指樵夫们唱的歌谣;醉后听,指酒醉之后继续前行,途中听到樵夫们唱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金刚经》的学习和实践,作者试图摆脱世俗的纷扰,实现内心的清净与自由。在居所的选择上,作者偏爱靠近自然、宁静的环境。在日常生活方面,作者注重与自然的亲近,用细小的草做垫子,流水做枕头,享受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作者还喜欢在松树林中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劳动之余,作者乐于聆听樵夫们的歌曲,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美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