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果1难参欲问天2,聪明底易损华年3?
琴书冷落人何在?针线萧疏事可怜。
昔日唱酬常入梦4,今生聚会已无缘。
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5。
诗句注释与赏析
- 絮果1难参欲问天2,聪明底3易损华年4
- “絮果”可能指脆弱或不稳固的情况。”难参”暗示着困难或难以理解。“聪明底”可能是对“聪明人”的误读或者打字错误。“易损华年”意味着容易消耗宝贵的青春岁月。
- 译文: (我)难以面对这脆弱的局面想要探询上天,(我的)聪明才智容易在年华中消逝。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使用“聪明底”和“易损华年”,诗人描绘了一个自己智慧和才华即将消逝的情景,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悲观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 琴书冷落人何在?针线萧疏事可怜
- “琴书冷落”形容书籍和音乐的丧失或不再被重视,可能暗示了一种文化或知识的衰退。“针线萧疏”则描绘了家中物品的破旧或缺失,可能表示生活条件的艰难或家道中落。
- 译文: 家中的书籍和乐器都已变得冷落无人问津,那些针线活儿也显得如此稀疏,令人感到悲哀。
- 赏析: 此句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和个人生活的怀念。通过对书籍和针线用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时代的怀旧之情以及对当前困境的认识。
- 昔日唱酬常入梦,今生聚会已无缘
- “唱酬”通常指的是相互唱和、酬答的诗歌或歌曲交流,表明过去常有此类活动。“入梦”可能意味着这些互动深深影响了诗人的梦境。而“今生聚会已无缘”则是说现在由于某种原因(如距离、时间等)无法再相聚。
- 译文: 往日的歌声和酬答常常成为我的梦境,如今今生的相聚却已无望。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分离的痛苦。它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失落,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带来的人际疏远。
- 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5
- “恍惚”在这里可能是指精神恍惚或心神不定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安或迷茫。“黄泉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指死亡之路。“几千”在这里可能是夸张的说法,意在强调道路的遥远或未知。
- 译文: 我多次在恍惚之间仍然在寻找你,但究竟通向何处的黄泉之路有多少呢。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思念及其对生死界限的探索。诗人在表达对生命的留恋同时,也展示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不确定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意义和终结的深层思考。
结论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写和深刻的内心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感受。从对现状的不满到对未来的担忧,再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每一部分都揭示了诗人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反映——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