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烽烟万马屯,云开日丽忽如春。
群惊倏尔功能就,谁识蔼然德可亲。
士庶攀留遮道切,田园归隐乐天真。
挂冠辟世脱尘俗,白发古风乌角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塞上风光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榆林士民的深厚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塞上烽烟万马屯,云开日丽忽如春。
- 塞上:指边塞之地。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用的烽火,用以传递军情。
- 万马屯:形容塞上军队众多,像万马一样密集。
- 云开日丽:指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 忽如春:形容突然之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群惊倏尔功能就,谁识蔼然德可亲。
- 倏尔:很快地,忽然之间。
- 功能就:形容各种功能迅速实现或展现。
- 蔼然:和蔼可亲的样子。
- 德可亲:表示道德高尚,值得亲近。
士庶攀留遮道切,田园归隐乐天真。
- 士庶:指读书人和平民百姓。
- 攀:攀援,挽留。
- 留:留下。
- 遮道:挡住道路,表示挽留的意思。
- 田园:指农田和乡村。
- 归隐:隐居,远离尘世的生活。
挂冠辟世脱尘俗,白发古风乌角巾。
-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的一种方式,即把官帽挂起来。
- 辟世:脱离人世间的纷扰。
- 脱尘俗:脱离尘世的纷扰。
- 白发:年老时的发色。
- 古风:古代的风气或风俗。
- 乌角巾:黑色的头巾,古人常用的装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塞上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榆林士民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人用“塞上烽烟”和“日丽忽如春”这样的画面,展现了塞外风光的壮丽和时间的流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士庶攀留遮道切,田园归隐乐天真”来描绘自己与榆林士民的关系,表达了自己愿意为这些士民而放弃世俗生活的决心。最后一句“白发古风乌角巾”则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风气的认同和尊重。整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塞上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榆林士民的深厚感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