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民运会际艰屯,转瞬如登台上春。
潜弭内忧兼外患,联和异族亦同亲。
托辞解绶陶元亮,仗义回旗温太真。
从古大儒偏遇厄,康成何术服黄巾。
恭和荫乔老先生留别榆林士民之作敬步原韵 其三
榆民运会际艰屯,转瞬如登台上春。
榆林之地,正值多事之秋,民情动荡,局势艰屯,犹如攀登高山,困难重重。然而,转眼间风云变幻,仿佛登上了一座春台,万象更新。
潜弭内忧兼外患,联和异族亦同亲。
面对内外交织的忧患,诗人选择隐忍以待,同时与异族携手共进,共同抵御外患,展现民族大义。
托辞解绶陶元亮,仗义回旗温太真。
诗人以辞官归乡为借口,摆脱世俗纷扰,回归自然怀抱。而温太真则以正义之心,挥舞战旗,勇敢抵抗邪恶势力。
从古大儒偏遇厄,康成何术服黄巾。
自古以来,大儒往往在逆境中坚守道义,然而在当今社会,面对黄巾之祸,他们又能如何应对呢?诗人对此深感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董国祥在恭和荫乔老先生《留别榆林士民之作》后,依韵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榆林地区的政治形势、民族关系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先贤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崇高品质和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