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劲旅,遥清函谷烽烟,遣诸军累岁驰驱,战关内,战关外;
帝许崇祠,仍倚临淮壁垒,愿再作他年将相,出山东,出山西。

【注】临淮:即临淮县,今安徽省凤台县。

我提劲旅:我率领精锐部队。

遥清函谷烽烟:指在遥远的函谷关外,烽火四起,战争连绵不断。

遣诸军累岁驰驱:指派遣军队连续数年远征作战。

战关内:指攻打陕西境内的敌军。

战关外:指攻打甘肃、宁夏境内的敌军。

帝许崇祠:天子允许建造一座高大的神庙。

仍倚临淮壁垒:仍然依靠临淮一带的防御工事。

愿再作他年将相:希望将来还能成为国家的将领和丞相。

出山东:指从山东出发。

出山西:指从山西出发。

赏析:此诗是临淮(治所在凤台)知县赵时春所撰《昭忠祠碑记》一文中的一段,表现了作者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我提劲旅”,“遥清函谷”,写自己率领着精锐部队,远赴函谷关外征战;“遣诸军累岁驰驱”,“战关内”“战关外”,则是指派遣军队连续数年远征作战,分别攻打陕西境内和甘肃、宁夏境内的敌军。

“帝许崇祠”,“仍倚临淮壁垒”,写皇帝允许建造一座高大的神庙,并依赖临淮一带的防御工事。“帝许”、“倚”二字,表明了朝廷对将士们的重视及对其功业的肯定。

“愿再作他年将相”,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期望与祝愿。他们能够继续为国家立下更大的功绩,从而得到朝廷的重用和提拔,成为国家的将相之才。

此诗通过对将士们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