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去看平西日,箫谱来听北正宫。
但使和平神所在,不妨酣酒傲陶公。
注释:
郭五:诗人的朋友,姓郭。琴:指古琴,一种弹拨乐器。
夜吹箫:夜晚吹奏箫声。
予(yú):我。被酒:饮酒后昏昏欲睡。偃卧:躺下。
讶(yà):吃惊,惊讶。此何声:这是什么声音?休和:不要演奏。若是答云:如果是这样的话……
北正宫:北方的正调,即《太簇》调。
感而有作:因此有感而作诗一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郭五在夜晚吹箫的回应之作。郭五是作者的朋友,他常常去看望作者。有一天晚上,郭五吹起箫来,作者被这悠扬的箫声迷住了,不禁问道:“这是什么声音?”郭五回答:“这是《太簇》调呀!”作者听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故人去看平西日”,诗人用“看”字引出下文,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以“箫谱来听北正宫”作为过渡,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箫曲上。这里的“箫谱”指的是箫曲谱,而“北正宫”则是指《太簇》调。诗人通过这两个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中间两句诗,更是充满了情感。“但使和平神所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和平之神还在,那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安然无恙。而“不妨酣酒傲陶公”则表达了一种豪迈的情怀,意思是说,就算醉生梦死,也要像陶渊明那样洒脱自如。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也体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感而有作”,则是作者对这首诗的总结和感悟。他认为,这首诗的创作源于他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