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不欢子不悦,携手天街踏明月。
西南白气十丈长,锐头突尾射天狼。
东方狗国亦已靖,复道群鼠舞伊凉。
徵兵七千赴羌陇,威棱肃厉不可当。
国家声灵薄万里,岂有大辂阻孱螳。
立收乌合成齑粉,早晚红旗报未央。
呜呼天意正如此,小儒不用稽灾祥。

【注释】

感春六首:指杜甫晚年在成都时写的一组诗,共六首。今我不欢子不悦:意思是现在诗人心情不快。天街:京城的大街。踏:走。西南白气:指云气。十丈长,形容其高。射天狼:指云气像箭一样直上冲天。

东方狗国:指吐蕃,当时吐蕃称唐为“西戎”。

复道群鼠舞伊凉:指吐蕃的兵将如鼠般众多,又如鼠般活跃。伊凉:地名,即凉州。

七千征羌:指征调的军队有七千人。征羌陇:指征调军队去陇右一带。

威棱肃厉不可当:形容军队的声威威严、锐不可当。

国家声灵:国家的声誉和神灵。薄万里:指遍及万里。

岂有大辂:难道有巨大的车轮可以阻挡?阻孱螳(hàn xián máng):比喻以小力挡大敌。

立收乌合成齑粉:指吐蕃很快被消灭。乌合:乱而无序的样子。

早晚红旗报未央:早晚会有战报送到长安皇宫。未央宫:唐代皇宫名。

呜呼天意正如此:感叹上天的旨意就是这样。

小儒:指那些见识浅陋的人,这里指杜甫自己。稽灾祥:占卜吉凶之事。

【译文】

我不高兴你不高兴,一起手挽手漫步在京城大街上。

西南上空出现一片云气,高得有十丈长,尖头直冲云霄,犹如一支利箭。

吐蕃那个狗国也已被平定,重又修起复道,让群老鼠们又在凉州狂欢。

征召了七千兵马去征讨吐蕃,声威凛凛、锐不可当。

朝廷的声誉和神灵已经传播到万里之外,难道有巨大的车轮可以阻挡那小小的螳螂?

吐蕃很快就被消灭了,早晚将会有捷报传到长安皇宫。

唉!这真是天意如此,见识浅陋的小儒不必占卜吉凶之事。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所作《感春六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前八句写吐蕃入侵后唐军与吐蕃交战的情况,后八句写朝廷对战事的重视与胜利的希望。全诗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忧心忡忡,盼望国家早日强盛的心情。

第一联:“今我不欢子不悦,携手天街踏明月。”意思是说今天我心里不高兴,你心里也不痛快,我们两人携手在京城大街上漫步赏月。“今我不欢子不悦”是全诗的发端,诗人由对战争的不满引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悲哀。

第二联:“西南白气十丈长,锐头突尾射天狼。”意思是说从西南方向升起了一股白气,高达十丈,它尖锐的头部直冲天际,尾部如同箭头般射出。“白气”象征着战争的硝烟,“天狼”则暗喻吐蕃。“锐头突尾射天狼”形象地描绘了吐蕃军队的凶猛,表达了作者对吐蕃侵略的强烈憎恶。

第三联:“东方狗国亦已靖,复道群鼠舞伊凉。”意思是说东方的吐蕃也被平定了。吐蕃人像一群老鼠一样活跃起来。这句诗既写出了吐蕃人的嚣张气焰,又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不屑一顾。

第四联:“征兵七千赴羌陇,威棱肃厉不可当。”意思是说征召了七千兵马去讨伐吐蕃,他们的声势浩大,威武庄严,不可抵挡。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唐军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胜利的信心。

第五联:“国家声灵薄万里,岂有大辂阻孱螳。”意思是说朝廷的声誉和神灵已经传播到万里之外,哪有巨大的车轮可以阻挡那小小的螳螂?这里的“大辂”指的是强大的唐朝军队,而“孱螳”则是比喻那些软弱无能的人,用来形容吐蕃人。这句诗既表明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也表现出他对吐蕃人轻视的态度。

第六联:“立收乌合成齑粉,早晚红旗报未央。”意思是说不久就会收复失地,那时就会有战报送到长安皇宫。这里的“乌合”指的是吐蕃军队,而“齑粉”则是形容他们被彻底消灭后的惨状。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期待,也展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最后一句:“呜呼天意正如此,小儒不用稽灾祥。”意思是说啊!上天的意图就是如此,见识浅陋的小儒不必占卜吉凶之事。这句诗既是对战争结果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既有悲壮之意又有豪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