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逾潞国,三十年扫贼除奸,方期一柱擎天,惠泽三江欣永戴;
绩迈武乡,四百甲先忧后乐,讵料八鸾返旆,悲歌四海识同声。
【注释】
挽曾国荃联:挽,即挽诗。曾国荃,湖南湘乡(今属双峰)人,曾国藩部下名将,1853年参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曾国藩死后,他与左宗棠一起办理后事。1869年被授兵部尚书衔,次年病逝于军中。此联是对其功绩的颂扬。
潞国:潞安府,在今山西省境内。潞安府知府为潞国公,指代曾国荃。
三十年扫贼除奸:三十年,指从1840年开始到1869年止的三十余年间,曾国荃率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的叛乱,消灭了清王朝的心腹之患。
方期:正打算,希望。一柱擎天,比喻能支撑起天下的栋梁之才。惠泽三江欣永戴:指曾国荃的功德遍及天下,百姓永远感恩戴德。
绩迈武乡:武乡县,在今湖南省境内,是曾国藩的故乡,曾国荃是曾家的后裔,所以这里以武乡代指曾国荃。
四百甲先忧后乐:四百余万士兵,他们先是为国家担忧、忧虑、操心,后来又为国家高兴、快乐。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讵料八鸾返旆:不料,哪料到。八鸾,指凤凰。返旆,指返回。
悲歌四海识同声:指全国上下共同歌唱,表示对曾国荃的敬仰。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上联赞曾国荃“仁逾潞国”,下联赞曾国荃“绩迈武乡”。“仁逾”意为超过,“潞国”指的是潞安府,曾氏家族世守此地;“武乡”指曾国荃的家乡。“三十”句赞扬曾国荃平定了太平天国,使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其功绩堪比支撑天下的栋梁之才;“四百”句称赞曾国荃治军有方,士兵们为他操劳、忧虑,最终得到国家的认可和褒奖。整幅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荃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