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文正旋转乾坤,继文正抚绥江皖,勋业纪太常,兄弟二难封侯伯;
先皇上中兴心膂,今皇上致治股肱,明良感殊遇,君臣一德媲唐虞。
【注释】
曾国荃:曾国藩之弟,字藕江,号筠仙。晚清重臣,湘军将领之首,官至两江总督,为清朝后期的中兴名臣。
文正:指曾国藩;“文”是谥号,“正”是庙号。
旋转乾坤:扭转乾坤,比喻有巨大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抚绥江皖:安抚江南、安徽地区;抚,安抚;绥,安定。
太常:古代官职名称,指宗室成员;这里代指曾氏家族。
二难封侯伯:指曾国荃兄弟俩难以被封为伯爵或侯爵,因为曾国藩生前就封过一等侯爵(忠武侯)。
上:指咸丰帝。
下:指同治帝。
中兴心膂:中兴,兴盛,复兴;心膂,比喻心腹;喻皇帝亲近大臣之心。
致治股肱:致治,治理;股肱,比喻国家的栋梁和重要助手。
明良感殊遇:明,指君主对贤能之臣的赏识。良,指贤能之人。感,感激。殊,特别。遇,恩惠。
君臣一德媲唐虞:“君臣”指皇帝与臣子,“唐虞”指唐尧、虞舜时代,当时是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黄金时代。一德,指道德一致。媲,比美。
【译文】
辅佐文正,扭转乾坤,继文正安抚江南、安徽地区;功绩卓著而受太常表彰,兄弟二人难以被封为伯爵或侯爵;
先皇上振兴国家,现在皇上治理国家如股肱一样重要,贤臣良将受到特殊照顾;君臣一心,道德统一,可媲美唐尧、虞舜时期的盛世。
【赏析】
本篇挽联是曾国荃为纪念他的兄长曾国藩所写的,表达了他对兄长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第一句“佐文正旋转乾坤”,赞颂了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恢复中华的丰功伟绩。“佐”,辅佐;“文正”,是指曾国藩的谥号“文正公”。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曾国藩辅助朝廷,扭转乾坤,使国家恢复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第二句“继文正抚绥江皖”,进一步赞美了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安抚江南、安徽地区的功绩。这里的“江皖”指的是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一带,曾国藩在这里推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使得当地人民安居乐业,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第三句“勋业纪太常”,则是说曾国藩的勋业被载入史册,受到了后世的敬仰和纪念。这里的“太常”指的是太常寺,是明清两代专掌祭祀礼仪的机关,也是记录国家大事的机构。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的功勋显赫,成为了千古流芳的历史人物。
第四句“兄弟二难封侯伯”,是对曾国藩和他兄弟的赞誉。曾国藩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贪图权力,而是秉持着谦逊的态度。他的兄弟也曾为国出力,但同样没有因此而获得爵位,这是因为曾国藩生前就已经被封为一等侯爵(忠武侯)的缘故。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的高尚品质和谦虚美德,值得后人铭记。
第五句“先皇上中兴心膂”,则是对曾国藩在咸丰帝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回忆。这句话中的“先皇上”,指的是咸丰帝;“中兴心膂”,则是形容他在咸丰帝身边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辅佐作用。曾国藩在咸丰帝时期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六句“今皇上致治股肱”,则是对曾国藩在同治帝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描述。这句话中的“今皇上”,指的是同治帝;“致治股肱”,则是形容他在同治帝身边如同国家的栋梁和重要助手一样,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最后一句“君臣一德媲唐虞”,则是对君臣之间和谐共事的理想状态的赞美。这句话中的“君臣”,指的是皇帝与臣子;“唐虞”,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圣明时代,当时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被誉为黄金时代。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与同治帝之间的良好关系和默契配合,他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整首挽联通过对曾国藩及其兄弟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君臣关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理想的治国理念: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