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汉迢迢不动波,针楼儿女指天河。
明朝未必牛郎渡,添得年华愁里多。
【注释】七夕:即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内子:对妻子的敬称。生辰:生日。遥寄:远寄。其二:见《七夕前二日为内子生辰口占遥寄》。
【赏析】这是一首七夕节的诗作。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诞、七月七日长生殿等,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在唐代,民间还流传着七夕节观牛郎织女故事的习俗,并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忠贞爱情的节日。此诗就是以七夕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首句“银汉迢迢不动波”,描绘了一幅银河浩渺、波澜不惊的画面。这里的“银汉”指的是银河,是古人想象中的一条明亮如镜的天河。“迢迢”则形容银河之长,无边无际,如同天边一道流动的银色波涛。“不动波”则是指银河虽然宽广而深邃,但似乎并未受到什么影响,波纹依旧宁静地流淌着。这一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辽远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银河的细语和微风的轻拂,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次句“针楼儿女指天河”,则转向对织女星的描述。在古代,人们常常将织女星与牛郎星联系起来,认为他们是一对被迫分离的恋人。这里的“针楼”指的是织女的宫殿,位于银河之上,象征着她的高贵与美丽。“儿女”则代指天上的星星们。他们聚集在一起,仰望着银河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指天河”则是形象地描绘了织女星与牛郎星之间的距离之遥远,以及它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句“明朝未必牛郎渡,添得年华愁里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感慨。这里的“明朝”指的是明天,暗示着七夕节即将到来。然而,诗人并不期待牛郎织女能够再次相会,因为“未必”。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也是一种对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牛郎织女能够跨越银河相会,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悲剧结局,只能增添更多的年华忧愁。这里的“愁里多”则是指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产生的忧愁之情。这种忧愁不仅来自于他们无法在一起的事实,更来自于他们对彼此深深的眷恋与相思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银汉之景、织女儿女的形象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接受与传播。